河南八旬老汉带全村“造假”致富,年产值1.6亿,警察却说不违法
艺述史官方原创
又是假文物闹的呗,不犯法
01
2023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就在大家纷纷关注国际文物时,河南一八旬老人却因“造假”文物火了。
1981年,河南省洛阳烟涧村人声鼎沸,一声警笛骤然响起,顿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淳朴的老汉被警方带走,一众村民投来好奇的目光,小声嘀咕着什么。
这位老汉叫作方兴庆,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却在村民心中有很高的声望。他带着镣铐却满脸堆笑,眼神透露出一丝狡黠。

不一会儿,警笛再次响起,被带走的老汉又被送了回来,村民们赶忙凑到方兴庆家门口张望,只见老汉站在一堆精美的青铜文物中间笑着说:
“嗨,又是假文物闹的呗,不犯法!”
造假居然不犯法?方兴庆的“假文物”到底有什么玄机?

02
在洛阳市伊川县的烟涧村,一个简陋的平房里,青绿色的砖瓦蒙上了一层灰尘。
一个佝偻的老汉正在昏暗的灯光下鼓捣着铜器,他干瘪的手指格外灵巧,脸上还露出诡异的笑容。
村里有人管他叫“怪老头”,更有甚者说他中邪了。
这个“怪老头”正是被称为“造假之父”的方兴庆,村里人纷纷议论:
“他整天这样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而他与青铜器的渊源还要从他年轻时的经历说起......

1942年,方兴庆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全家过着靠天吃饭、早出晚归的日子。
然而方兴庆却是一个“另类”,他虽然是个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却对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向往。
除此之外他还长着一双巧手,打小家里的家具器皿有点磕磕碰碰,他总能修旧如新。

农闲时,其他农民都会围在一起聊家常,而他总是不合群地自己一人待在角落,看点“闲书”,有人觉得他身上流露出乡村文人的气质,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他不务正业。
不仅如此,他还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总是忙里偷闲看些历史书籍,有时候讲话还文绉绉的,可以说是出口成章。甚至有几次走上十几公里跑到县图书馆,只为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别人都说他是个“书痴”。
慢慢的,方兴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但是他却生性木讷、不善与人交际,因此没少让父母犯愁。
虽然有点爱好是好事,但是作为一个农民最要紧的是不能荒废田地,而作为一个男人更需要稳定的收入,因此父母对他反复开导,才让他收了收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也娶妻生子,但是内心对文物、历史的向往却一天也没有放下。每天农耕完他就自己闷在屋子里翻看文物相关的书籍。
妻子也很乐意丈夫有点文化,但是久而久之他几乎把所有家务都丢给了妻子,搞得她气不打一处来。
对于一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来讲,农活是最重要的,稍有荒废就会影响收成,而丈夫的“玩物丧志”则让妻子倍感失望。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玩物丧志”有一天也能玩出花样来。

1963年,方老汉鬼鬼祟祟地把一个布兜子带回了家,在房间里自己捣鼓起来,妻子感到好奇不仅走过去看了看。
原来这是一个青铜古镜,不知道丈夫从哪里淘来的,妻子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不务正业了,对着他就是一顿数落,而方兴庆却不紧不慢地说:
“老婆,我有一个好主意!”

别看这铜镜又破又小,却是正儿八经有年份的古董,因为有点残缺所以被他低价收来了,但是如果他可以把它修好,那可是“大功一件”。
然而虽然方兴庆有这个爱好,但是第一次做文物修复他心里也没底,因此他决定先复制一个出来。
想法虽然可贵,但是实施起来却犯了难,方兴庆一个庄稼汉,虽然会打铁、补锅,但是锻造青铜器可是头一回,不过这并没有难倒他。

方兴庆继续发扬了他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每天一得闲就跑到县图书馆翻阅古籍,甚至特地找到当地的铜匠学习铜器的锻造。
妻子一开始十分反对,但是还是拗不过他,索性随他去了。
很快,方兴庆就有了进展,他对于青铜器制作的认识逐步加深。

青铜器的起源非常古老,在商周时期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到汉代逐渐由铁器所取代。青铜合金是以铜、锡、铅为主要材料。
修补青铜器也和在家中修补锅碗瓢盆有着本质区别,且不说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的材质大有区别,不同年代的青铜器的形制、雕刻、纹路也各有不同,再加上不同年代氧化产生的不同成色,使得修复青铜器异常复杂。
最重要的是,修文物不比修家具,它要求“修旧如旧”,这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十分严格,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方兴庆并不气馁,他反复翻阅古籍,学习工艺,自己对铜器进行清洗、去锈、拆解、拼接、打磨等等工序,在此期间自己制作了上百件青铜器,终于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
慢慢地,妻子也对丈夫的行为改观,她从这件事上看到了方兴庆的认真,以及那一股子“倔强”,而这种品质令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闪闪发光。
终于,经过多月的努力,方兴庆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把这个古铜镜修复完成,他兴致勃勃地拿到当地古董店去售卖,居然卖到了100元的高价。

在上世纪60年代,1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农民大半年的收入,因此方兴庆雀跃不已,赶紧回家向妻子说明这个喜讯。
方兴庆夫妻二人十分开心,二人的关系也逐渐好转,妻子由衷地为他高兴、为他骄傲。
然而方兴庆并没有骄傲自满,他的内心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他胸有成竹地对妻子说:
“咱们要发财啦!”

03
河南省素来被称为文物之乡,历史源远流长,人们常说河南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失偏颇,体现出河南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样一个地界儿,隔三差五就会挖出来历史悠久的文物、宝藏,因此在耳濡目染下,人人都对文物有一定的了解,方兴庆也是一样。
他知道仿制文物公然当做真的售卖那是大罪,自然不会铤而走险去做这违法的勾当,因此怎么把这种仿制的手艺用到正途上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

于是他找来妻子、父母一阵合计,最终做了一个决定。
如果自己仿制古文物,作为工艺品批量售卖,这样既不违法还可以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得到了家人认可之后,他还觉得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个事业,他又找来几个朋友以及村里的铜匠一同商议,计划成规模地仿制古文物。

万事开头难,刚刚投入这份工作时,他们也遭遇了很大的阻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有时铜料的材质稍有偏差、气温控制稍有疏忽,一个青铜器就作废了,久而久之,原料来源也成了问题。
但是他并不气馁,他反复翻阅书籍上面的资料,决定先从小件的铜钱、酒器开始做起,把手艺精进扎实,一步一步来。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慢慢他们的生意就有了起色,制作完成后拿到文玩市场一卖立刻就挣得盆满钵满。

尝到了甜头之后方兴庆开始尝试大规模生产,并且造型越来越多变、体积也有大有小,不仅如此,他还频频走向各个城市的博物馆吸取灵感。
每一件文物在他眼中都会成为形制、规格、纹路、技法上的精确数据,方兴庆发挥出自己异于常人的天赋,将青铜器仿制得极其逼真。
然而“太过逼真”也成了一个难题,在文玩市场上,方兴庆总是会将自己仿制的文物以工艺品的价格出售,由于其物美价廉的特点深受欢迎。

然而购买者一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不少人用低廉的价格买来他的工艺品转手就把它当真品出售,给方兴庆一行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正因如此,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这一日方兴庆正在家中为铜器加工,莫名其妙就被警方带走,从警察的只言片语中他发现端倪,显然又是仿古文物惹来的祸。
在说明原委之后,警方发现自己错怪了他,也很诚恳地向他道歉,更是对他精湛的手艺夸赞连连。

经此一事,他深刻认识到有必要根治这一问题。他与合伙人们一同商议,最后达成一致,选择在商品底下打上“仿制”的标签,以防有心之人做不法之事。
大家心里都清楚,细水长流地赚本分钱远远强过冒着风险做朝不保夕的违法勾当,并且,方兴庆做这一切其实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借由仿制古文物来传承历史、传承传统的技艺,这在他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加上标签之后彻底杜绝了这个问题,方兴庆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

方兴庆的生活也显著改善,一家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开始享受起了生活,一开始对他多有埋怨的妻子也乐享其成地成为了“家庭主妇”,他从一个受人排挤的“穷小子”到现在靠自己的爱好和手艺成就一番事业,邻里乡亲对他也称赞有加。
然而他的野心却不仅于此。
一天,他把所有村民围在一起,信誓旦旦地对大家说:“我要带大家一起‘造假’致富!”

04
方兴庆自己琢磨出来的“致富之道”怎么轻易转手相让呢?实际上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在过去,全国的发展并不充分,河南的几个村庄更是处于贫困线边缘徘徊,虽然方兴庆空有理想抱负,做的也是“文化产业”,听起来格外高尚,但是看着乡亲们仍旧过着清贫的日子,他还是于心不忍。
“嘴上说的再高尚,不如先做点实事,让乡亲们先吃饱饭。”

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也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并向其传授自己的技术。
在他们的一直努力下,烟涧村“仿制文物”的产业蒸蒸日上,乡亲们也纷纷脱贫致富。
时过境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烟涧村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仿制古文物的第一村,他们仿制的青铜器深受全国人民欢迎,不仅成为了众多城市中博物馆的纪念品的货源地,甚至远销海外。

据悉,截止到2020年,烟涧村共有3550人,但是该年全村产值高达1.6亿,人均产值接近5万元,相比周围村落不足百万的年产值,差距明显,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方兴庆的努力。
如今,烟涧村声名远播,靠着青铜器的仿制平步青云,甚至成了旅游胜地。村民们十分感激方兴庆几十年来的努力与付出,他们都认可其发扬历史、传承技艺的理想,在这座土地上建立了一座青铜器博物馆。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见人们熟知的“三星堆面具”、“马踏飞燕”,甚至是可以看到各种大型的方鼎,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同时在馆内还展示了制作青铜器的16道工艺、108道工序,将千年的璀璨文化展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历史悠久,延绵千年,不同时期的文物其纹饰、材质、形状、风格都体现出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民俗习惯以及审美偏好,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段浓缩的千年中国史。
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么将会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方兴庆等人的努力,不仅使烟涧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壮大,更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承发展,虽然名为“造假”,实际上却是功在千秋的“造福”,将那些古朴、优美的古代文化呈现在大众眼前。


END

新发现 | 济南市东梁王一村遗址发现战国至清代墓葬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2年9月至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历城区东梁王一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东梁王一村南侧,西邻梁王河,为河旁台地。套路网2023-07-25 21:11:400000女大学生有心机,傍大款开酒店,用初恋解决黑道麻烦,怀孕脱死!
张红是吉林人,从小长得就很漂亮,她16岁就谈了恋爱,初恋是同学程强。高中毕业后,张红考上了师范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程强没考上,彼此都觉得差距太大,就此分手。张红形象出众嗓音也好,在大学期间参加了省业余主持人大赛,得了第三名。那年的冠军和亚军都进了电视台,当了主持人。实际上,四平电视台曾经打算录用她,而张红觉得四平太小,没什么发展,不愿意去。大学毕业后,她就来到了长春,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套路网2023-07-27 10:54:370001老人银行卡被盗刷!警方调查发现……
来源:义乌公安今年4月下旬,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近日曾有人多次持一位八旬老太的身份证与银行卡前往银行取现。感觉事有蹊跷,工作人员便专程上门询问账户所有人王女士是否知晓。对此,王女士却表示并不知情,经过一番寻找,发现自己名下四张银行卡不翼而飞。随后,王女士与家属一同前往银行查询余额以及流水。0001张杰和林俊杰多年矛盾大揭秘
张杰出道模仿林俊杰,多年来一直全平台营销内地林俊杰,林俊杰之后歌手圈第二人……昨晚的腾讯TMEA颁奖典礼,张杰和林俊杰更是分别获得,内地最佳男歌手和港台最佳男歌手,然而张杰粉丝觉得和林俊杰获得同一个奖项降低了张杰的b格,林俊杰不配和张杰获得同一个荣誉,在微博对林俊杰进行大肆内涵嘲讽,引发林俊杰粉丝反击。套路网2023-07-11 17:39:020007当高考遇上月经期,别慌!专家来支招
又到一年中、高考季,这是每个考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任何身体和情绪上的波动都可能给考生造成压力。考生家长们也十分担心考生的身体状况,有些女生痛经、经量多,是不是也会影响临场发挥?南京市中医院妇科张晓甦主任中医师介绍,月经的来潮其实是子宫内膜周期性的生长和脱落的过程,目前没有医学依据说月经期有影响女性智力发挥、体力支持及生理状态的负面效应。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