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败亡的原因,可能并非源于暴政,但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真相
说到秦朝灭亡的原因,人们很快在脑海里想到一个词:“暴政”。
唐太宗李世民就说秦朝是因为“始皇暴虐”才灭亡的。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也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所以才导致秦朝灭亡。
这也应和了普通人心目中的固定形象,秦始皇是个暴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才导致秦朝如此短命。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借助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口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在《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进一步说明,秦朝灭亡是因为“以暴虐为天下始”。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也有史学家为秦朝的灭亡给出了不同的原因——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就是给功臣和王室子弟以土地,让他们享有对自己封地的管理,即统治的特权,这种特权往往还可以世袭。
分封制的好处,是让功臣、王室子弟跟皇帝形成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大家目标一致,有劲往一处使,有助于江山的稳固。
因为分封的诸侯,不仅仅是有自治权,还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王朝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反之,郡县制则是把诸侯和功臣的世袭制给基本排除在外了,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县的首脑由皇帝直接任免。
分封制度的好处是,中央不直接领导地方,通过王室和功臣管理全国,皇帝很省心,但王权不下乡,老百姓看不到中央的存在。
郡县制的好处,是使地方处在中央的垂直管辖之下,皇帝比较累,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华夏以后,面临两种制度的抉择,该实行分封,还是郡县制?
分封制是古已有之,周朝建立之后便开始实行;郡县制也不是秦始皇首创,在他300多年前,老祖宗秦武公(前688年),就越过陇山,在平定今甘谷的冀戎,后,以族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这是中华县制的开端。
实际上郡县制也不是秦国的专利,山东六国也部分实行过郡县制,例如赵武灵王就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置过云中郡、雁门郡、代郡。
不过在秦国和山东六国,虽然尝试实行了郡县制,但并不是搞得一刀切,而是和分封制并行。
也就是说,在王国内有的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有的地方实行分封制。
例如秦孝公在商鞅变法成功之后,曾经一次性给了他十五座城池做食邑。秦惠文王封张仪为武信君之后,赏赐他食邑六城。秦庄襄王封自己的好基友吕不韦为文信侯,食邑是洛阳十万户;和秦始皇母亲私通的假太监的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封国在太原。
究竟该实行什么制度,统一后的秦国高层意见不一,分为两派。
主张分封制的官员,以丞相王绾为代表;主张实行郡县制的官员,以廷尉李斯为代表。
他们各有各的主张,也各有各的理由。
丞相王绾等对秦始皇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燕、齐、楚等国的一些地区实在是天高皇帝远,距离咱们国都咸阳距离遥远,朝廷设置官职去治理起来太费事,不够来回趟麻烦的,不如封您的儿子为王,去镇守这些偏远地区。
一旦封这些人为王,他们就常驻在封地,有什么大事小情,他们可以及时处理,不然的话时间都消耗在了路上,效率太低。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这样的话,皇帝你老人家大可以到全国的名山大川旅游巡视,想去哪就去哪儿,不用去操心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地方事务。
李斯则反对分封制,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周朝是为什么灭亡的?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嘛。
周朝建立之后,分封诸侯和王室,一共封了70多个。结果诸侯做大做强,不听周天子号令,也不给他进贡,让天子他老人家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后来诸侯之间大打出手,周天子的权威更是荡然无存,最后被架空,直到为秦所灭。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咱们更为先进的秦国,可不能实行分封制,那样会重蹈覆辙。
李斯总结道:“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意思是说,分封制会降低中央政府的凝聚力,让诸侯各怀鬼胎,为国家未来的分裂埋下祸根。
丞相王绾的意见,其实代表了秦国朝堂大多数大臣的意见。
他们认为,秦始皇的中央政府在统一王朝的偏西部——咸阳,不可能直接治理边远地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藩王做皇帝的代理人,在那些地方可以实现现场办公,防患于未然;这样是为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
当然,主张实行分封制的大臣们也不全都是秦始皇着想,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
因为他们都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实行分封制之后,他们大多能得到封赏,成为王侯,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地盘,过上类似于皇帝的生活。
秦始皇是人精,怎能看不出这一点。他心想,你们这些家伙都是站在个人角度考虑问题,根本不是为了咱的江山着想,别把咱当傻子。这样看来,还是李斯大公无私,是站在咱的立场考虑问题。
最终,秦始皇一锤定音:“大家别争论了,我赞一下李斯的意见,分封制的弊端太多;我宣布,秦国以后告别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
实行郡县制之后,问题随之而来,王室子弟往哪搁呢,总不能让他们当待业青年,或者是让他们到地里种庄稼吧。
在此之前,秦惠文王的弟弟樗里疾就被封为严君,官至秦国右丞相,为秦始皇统一建立过功勋。无独有偶,秦昭襄王把宛城封给公子芾,邓城封给公子悝,二人后来跻身秦国“四贵”之列。
但是秦始皇可不管这些,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全都无所事事,没有存在感。在史书上,整个秦王朝就是秦始皇在唱着独角戏,嬴姓宗室一个都不见。
王室子弟如此,给秦始皇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功臣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全都没有封地食邑。
王翦在伐楚前就发牢骚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那意思是,当您的部下真没劲,不管立了多少功也白搭,想封侯?门儿都没有。
其实秦始皇坚持实行郡县制,初衷并不是因为吸取了周朝灭亡的教训,而是因为他生性多疑,不相信宗室和功臣。
如果是吸取周朝教训,分裂周朝的主要是功臣为主的诸侯,宗室造反的是少数,吃里扒外的不多,战国七雄中只有燕、韩、魏跟周天子是同宗的一大家子,其它四国跟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
秦始皇不封宗室,也说不上有何借鉴,这只能解释为秦始皇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担心宗室子弟分封之后会做大做强,把自己从皇帝宝座上推下来。
秦始皇的担心并非多余,历史上的秦国内斗不断,主角大多是嬴姓宗室。
前有秦武王薨逝后,嬴稷回国继承秦王之位,惠文后支持公子壮与之抗争,有楚国背景的芈八子(宣太后)支持公子芾继承王位。继承人的斗争逐渐白热化,双方大动干戈,芈八子(宣太后)获胜后,和惠文太后和公子壮有关系的秦国公族遭遇灭顶之灾,被屠杀殆尽。其血腥程度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场兵变,让秦始皇心有余悸。
秦始皇本人也经历了残酷的宫廷斗争,同父异母弟弟长安君成蟜为了争夺王位谋反,差点取得成功。
至于功臣,那就更靠不住了,秦始皇为何除掉文信侯吕不韦,不就是因为他独揽大权,影响到秦始皇的权威?
至于长信侯嫪毐,更是胆大包天,企图谋反,这都是血的教训。
统治者大都生性多疑,连自己亲爹和亲儿子都不相信,秦始皇的前面要加个“更”字。他不但不相信功臣,也不相信宗室,担心他们跟自己争夺皇位。
这样一想,秦始皇只能废除分封,让宗室、功臣坐冷板凳,把大权仅仅抓在自己手中,实行了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政治。
这意味着,为秦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嬴姓宗室、功臣乃至亲儿子,都没有因为秦始皇一统天下从中受太大的益,他们跟皇帝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
秦始皇忘了一点,凡事都有两面性,藩王、宗室、功臣既可以威胁皇权、甚至颠覆政权,但如果秦始皇让他们入股嬴政集团公司的话,大家组成既得利益集团,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毕竟血浓于水,他们和秦始皇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遇到事情,他们怎么会袖手旁观?
在外部没有危机的时候,他们会窝里斗,为了利益争得不可开交。但是一旦外部有了危险,有人要兼并嬴政公司,那就是砸他们的饭碗,将他们置于死地,他们也会同心协力,捍卫公司。
历史上,胳膊肘向外的王室子弟不是没有,但总的来说,他们能在危机出现的时候,一致对外。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时期,宫廷政变频发,还是流血政变。但是当安禄山发动叛乱的时候,李隆基的儿子都没有袖手旁观,诸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参与维护大唐王朝的战斗。
可是秦始皇一叶障目,走向极端,把宗室排除到政权之外。虽然因此实现了独断目标,集大权于一身,但是却没有能组成既得利益集团,让大家跟自己绑在一起。
这样秦王朝就失去凝聚力,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大家选择了袖手旁观。李斯等少数能臣,很难成气候,力挽狂澜。
对于秦始皇的一意孤行,有人看出了潜在的危机,他忧心如焚,勇敢地站出来提醒。这个敢于说话的人,不是泛泛之辈,是齐国的知识分子淳于越。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大摆筵席,招待文武百官。在宴会上,众臣纷纷举杯,祝始皇陛下寿比天齐、英明伟大。
这时候,来自齐国的博士淳于越出列,他没有拍马屁,也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真话。
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淳于越指出郡县制的危害,那就是国家有难的时候,没有人挺身而出,因为宗室子弟没有得到好处。他还说,一切应该向古人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不然的话,会吃大亏的。
淳于越的话当然不全对,咱们不能强求那时代的人有太过于超时代的视野,但是他说的郡县制的危害却一针见血。
他的一番话就像在王宫里扔了一颗炸弹,四座皆惊,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秦始皇,为淳于越捏了一把汗,心说始皇陛下听了这话肯定不高兴,不会有你的好果子吃。
听了此言,秦始皇果然气得浑身发抖,铁青着脸,半晌没有说话。
大家都在唱颂歌,你这厮不识时务,发表反朕言论,大煞风景,啪啪打我脸,真是活到头了。
已经担任丞相的李斯很快就捕捉到了秦始皇的表情,洞穿了他的心理活动。为了维护秦始皇的尊严,他必须站出来痛斥。
再说了,郡县制是自己提出来的,这小子提出恢复分封制,分明就是向我开战,必须予以反击,掐死这个苗头。
如果秦始皇一时糊涂,同意了分封制,那自己日后肯定失宠。想到这里,李斯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驳斥道:“真是一派胡言,开历史倒车。”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意思是说,你这小子不紧跟时代潮流,蛊惑陛下复古,是居心不良,包藏祸心。
李斯旗帜鲜明地提出:“废诸子百论、以吏为师、禁擅办私学、禁以古诽今、禁以私学谤朝政”。
秦始皇听了,连连点头,随即顺势做出焚书坑儒的最新批示。
总结起来就是,凡事反对秦始皇的,都要从肉体上消灭;赞成秦始皇的,要加以培养,成为维护秦王朝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在日后秦国面临危机的时候,这些官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秦始皇实行暴政只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所谓秦始皇的“暴政”,只针对于下层人民,对六国贵族还是过于“仁慈”了点。
秦灭六国之后,没有进行斩草除根式的大屠杀,而是把12万六国上层贵族迁徙到咸阳,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管。中层官吏和中产阶级则留在了六国故地,成为日后颠覆秦朝政权的中坚力量。
比如项羽的叔叔项梁,就是楚国贵族;还有被项羽和刘邦尊为“义帝”的熊心,也是楚国贵族。除此之外,魏王魏咎、韩王成、临江王共敖等,都是六国贵族。
综上所述,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暴政,还有实行郡县制,以及没有对六国贵族进行彻底清洗。
历史书会告诉你,分封制是落后的制度,这个不假,郡县制也的确是相对先进的制度,但历史书并没有告诉你,不是不能实行郡县制,而是要循序渐进,有过渡时期。
秦始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太渴望集权专制,结果反而葬送了自己的万世基业。
身份核实,年仅34岁!留下一对5岁双胞胎…上海游客亲历惊魂一刻
当地时间10月3日泰国曼谷市中心暹罗百丽宫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坎查娜当天表示:枪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据中国驻泰国大使馆通报:事件造成中国公民1死1伤。据央视新闻消息,根据泰国警方19时45分左右公布的报告,2名死者中1名是中国人,1名是缅甸人;5名伤者中包括1名老挝公民、1名中国公民和3名泰国公民。套路网2023-10-07 15:47:480000北向资金上周净买入16.08亿元,重点增持半导体行业近43亿元(附名单)
过去一周(11月27日—12月1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低。截至12月1日收盘,沪指报3031.64点,周跌0.31%;深成指报9720.57点,周跌1.21%;创业板指报1926.28点,周跌0.6%。具体来看,46%的个股周内实现上涨,55只个股周涨超15%,39只个股跌幅超过15%。教育、游戏、贵金属、煤炭开采等板块涨幅居前,光伏、房地产、装修建材等板块领跌。套路网2023-12-04 12:09:490000曾被媒体讨伐、轰动全国的“格斗孤儿”,六年后,被王宝强真实还原拍成电影
生活中,我们无法选择,很多时候,就像被困在“八角笼”中一样,即使倒在下面,也要拼尽全力顽抗到底,因为光明就在前方。富书作者:水京雨;主播:七月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骗子,你连畜生都不如!”“你从小培养这些孤儿,到底有没有骗他们?”观众们义愤填膺地讨伐“骗子”王宝强。“你到底有没有骗过这些孩子?”主持人目视着“骗子”王宝强。套路网2023-07-25 19:07:02000046岁芙蓉姐姐现状:管理价值上亿传媒公司,单身带娃,风韵犹存
2014年9月,一条微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人想起了那个曾经火遍网络的初代网红,芙蓉姐姐。在微博里,芙蓉姐姐声称要进行征婚,还单独点名了国民老公王思聪,微博最后还有条链接指向了一个社交平台。这条微博一发,引起了网友们的狂欢,成千上万的人转发,其中不乏诸如潘石屹、任志强这样的行业大佬为其进行转发。套路网2023-07-27 02:00:470001福建省部署根治欠薪制度建设“争优 争先 争效”行动
东南网5月10日讯(本网记者卢金福)日前,福建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建设争优争先争效行动的通知》,决定从2023年5月10日至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建设“争先争优争效”行动。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