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6

文物志|这床琴被选为国礼,究竟有何妙处

套路网2023-07-29 11:33:460

高山流水觅知音。最近,山东省档案馆展出的一床诸城古琴,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它的来历可不一般,其名为“至诚之音”,同款古琴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作为国礼赠与俄罗斯。

那么,这床琴何以被选为国礼,究竟有何妙处?制作者、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承人茅毅将其概括为“形美、音美和意美”。

众所周知,大文豪苏轼喜欢古琴,在会客时、文学创作时离不开古琴,甚至在梦中也要听琴。其词曰:“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至诚之音”的外形母本,正是来自苏东坡监制的“玉涧流泉”琴。

蛇腹断纹,金徽玉轸,从琴的名字便可见琴音的清泠。一般认为,琴的断纹使用百年以上才会出现,这些断纹不仅能点缀琴之高古,而且会使琴音更加松透古雅,清澈美妙。

在制作者看来,想斫一床好琴,首先要有一位演奏家,最好弹奏琴20年以上。其二是要藏有老琴。当世斫琴名家李明忠、曾成伟等都家藏老琴。有老琴,便有了声音的标准。“至诚之音”的声音,出自茅毅家传古琴,来自北宋咸平二年的“松雪琴”。宋代是琴的时代,各代帝王均雅尚古琴,琴又被奉为礼典乐器,自上而下在士大夫中极为盛行,无不以能琴为荣。

斫琴,需要积累;想要琴好,还看选材。“至诚之音”的制作用时6年,选用的“上桐下梓”。据传,伏羲见凤凰栖于梧桐,取其木而斫之,遂有古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九霄环佩”琴,伏羲式,传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琴上有黄庭坚手迹“超迹苍霄,逍遥太极”。

谈到“意美”,“至诚之音”的造型典雅,中正平和,是一床典型的仲尼式古琴。盛会在山东举办,这一国礼体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仲尼式又称夫子式,相传为孔子所创制。它在所有琴里是最简洁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含蓄而大方。古琴中,仲尼式最为常见,存世也最多,这与两宋时期儒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历经元明清至今不衰。

北宋时期琴多“垂肩而阔”,风格上仍沿袭唐琴之风,琴身较为宽大,不若唐时肥圆,而是呈扁平状为多,有“宋扁”之说,如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北宋仲尼式琴,琴身非常扁平。南宋时又出现了尺度较小及“耸肩而狭”的仲尼式琴,琴轻而体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仲尼式“玉壶冰”琴,即为此类风格。

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形成于清代,经几代琴家的探索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特定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有王溥长(既甫)、王雩门(冷泉)、王作祯(心源)、王露(心葵)、王宾鲁(燕卿)等,人称“诸城琴史五杰”。其中王露和王宾鲁曾分别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古琴导师,使诸城派的影响遍及全国,甚至远播海外。

与其他派别不同,诸城派古琴的立调体系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艺术风格刚中带韧,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显示出空灵回荡的古典之美。

若问,一个古琴流派缘何在此产生?或许是因为当地文风极盛,苏辙到诸城探望苏轼时,曾发出“十万人家尽读书”的感叹。古时,对读书人来说,“左琴右书”是标配;或许是诸城山水灵秀似江南,令人不禁在其间寻觅知音。(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报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