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0

从建筑本体保护到建成环境控制——《建筑保护实务:建成环境》译介

套路网2023-07-27 10:39:080

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诸国较早地开始了不可移动文物保存、保护、修复与改造活化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19世纪上半叶之前,以破坏和随意修复为主。随后出现了主张将建筑恢复到某个特定时期样貌的风格修复派与主张原样保存者的激烈交锋。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期以来,“保护”取代“修复”成为主流,这一时期提出的“科学性修复”“预防性修复”“预防性保护”逐渐奠定了以尊重历史、有限干预、操作可逆等原则在内的欧洲建筑遗产保护的标准,也为日后的《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文件奠定了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新材料新技术使得古迹遗址的系统性认知与科学化监护成为可能。

《建筑保护实务:建成环境》

编者:罗宾·彭德[英]、布莱恩·里多特[英]、托比·科特斯[英]

出版社: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

定价:130英镑

由英国遗产基金会(English Heritage)组织编写的《建筑保护实务》(Practical Building Conservation)系列,基于英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尤其针对最近的实践案例中涉及的监测维护与修缮修复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呈现。本书的组织编写机构英国遗产基金会最早可追溯1877年威廉·莫里斯继承约翰·拉斯金思想开创的“古建筑保护协会”。它的建立旨在反对破坏和随意修复,也促成了五年后英国首部遗产保护法律《古迹保护法》的诞生。这一机构主要从事建筑遗产的归档、保护区规划、遗产地运营等,它的一部分职能于2015年被划入英格兰历史基金会(Historic England)。除了保护、展示和管理,英国遗产基金会也积极通过艺术策展、志愿活动、数字推广等方式把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广给公众。

《建筑保护实务》系列自1988年至今陆续出版了“建成环境”(building environment)、“保护的基础知识”(conservation basics)、“混凝土”(concrete)、“土、砖和陶”(earth, brick & terracotta)、“玻璃”(glass & glazing)、“金属”(metals)、“砂浆、抹灰和涂料”(mortars, renders & platers)、“屋面”(roofing)、“石”(stone)、“木”(timber)等十卷。

后八卷针对不同建筑材料/构件的性能和劣化机理进行逐一梳理,并结合正反两面的案例对修复材料、工艺、技术的效果进行了细致分析。“保护的基础知识”回顾了英国建筑保护的历史演进,解读了英国现行的从规划、测量、评估到维护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尤其是法律框架和指导原则。

而较晚出版的“建成环境”一卷,则给文物保护从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鼓励人们从单纯关注建筑遗产本体的劣化过程与监测修复,转向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水分和热量传递、盐分的溶解和析出、霉菌的滋生等,因为自然或人工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正是建筑材料性能衰退与建筑遗产本体劣化的根本诱因。

这本《建筑保护实务:建成环境》着眼于建筑材料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导致性能衰退和本体破坏,概述了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发展,介绍了诊断评估与修复改造的措施。

全书共九章,论述层层递进。在绪论之后,首先介绍了建筑围护体系与自然环境间的作用,随后分别阐述了室内人工环境的通风、采光、供暖、制冷及水电等设施的应用历程,以及它们带来的环境变量。在“劣化与破坏”一章,分别从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层级的性能退化进行归类总结;在“建成环境评估”与“诊断”两章,则从利益相关方、工作流程、评估工具、劣化分级等维度进行了阐述。随后介绍了日常维护的原则、修复的目标和要求、干预后评估的内容。最后一章特别关注了人体健康、自然灾害、能耗与碳排放这三个与建筑遗产使用与维护息息相关的议题。

全书案例众多,图文详实。整页文字叙述的较少,几乎都配有取自材料试验、监测或修复工程的照片,以及红外热成像图、温湿度曲线等对正文进行补充解读。涉及具体案例的图片往往配有项目背景的注释,书尾还有核心概念的名词释义与检索目录。本书既可以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学习,也可以像工具书一样通过目录查询使用。

书中插图

建筑遗产所面临的劣化破坏往往反复出现。尽管传统的修复者可以通过工程经验来总结规律,但他们也许对背后的环境因素知之甚少,而且时常会困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抑或是陷入“抢救式保护”的被动。如果从源头入手,借助实验或监测等手段去理解和化解环境风险,构建起建筑遗产的“病理手册”并对其“定期体检”,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实现预防性保护。整体而言,《建筑保护实务:建成环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技术指南,称得上是技术赋能和跨学科应用语境下文物保护从业人员和研究者的基础教科书。

作者:党新元

注:作者系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建筑物理与可持续性设计专业博士生。本文系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历史砖构建筑墙体热湿响应预测模型信度研究”(NO.20200609000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杨晓雅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