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4

陈子善8岁时问朱元璋:我祖父为救你身中九箭,你为何抄我的家?

套路网2023-07-27 10:05:100

鄱阳湖之战临近尾声时,朱元璋已经将陈友谅逼到绝地,陈友谅假意投降,暗地里集结最后的残兵向朱元璋发起拼死一搏。

在朱元璋准备受降时,陈友谅埋伏的弓箭手对朱元璋放箭,关键时候陈德舍身护住朱元璋,身中九箭换得朱元璋安然无恙。

陈德开国后被封临江侯,位列淮西24将之一,死后被追封杞国公,他的儿子陈镛承袭爵位也战死沙场,家中仅剩下年幼的陈子善。

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的陈家,只因为与胡惟庸案有联系,就被抄家罢爵,陈子善被贬为庶民。

年仅8岁的陈子善问朱元璋:我祖父为救你身中九箭,你为何抄我的家?

朱元璋平静回复:若不是念及陈德救命之恩,焉能留下你的性命。

明朝作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开创的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元璋用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实现了从淮右布衣到开国皇帝的身份转变。

朱元璋能成就伟业也离不开能臣名将的辅佐,最初参军时投在郭子兴门下,虽然一直被郭子兴埋没,才华得不到施展,但对朱元璋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

朱元璋迎娶了一生挚爱马秀英,也就是对朱元璋人生影响深远的马皇后,还有召集了随他开拓不朽功业的淮西二十四将。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逝,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因为贪功冒进被元军围歼,朱元璋顺理成章取得了军队的统治权,顺势攻下了南京,以此为基地开始争霸天下。

陈友谅造船技术高超,战船十分先进,整体实力还在朱元璋之上,朱元璋和陈友谅不可避免地成了对手。

经过数次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各有胜负,谁也不能奈何对方,陈友谅知道要击败朱元璋就只能全军出击,用决战来定胜负,但是现在还缺少一个契机。

不久之后上天就将这个机会送到了陈友谅的手中,朱元璋名义上遵奉的义军共主小明王韩林儿发来了求援信。

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去救援小明王,其一为了自己的名声,其二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出兵安丰也能护卫南京的安全。

朱元璋率领主力向安丰进发,却是把自己空虚的大本营暴露给了虎视眈眈的陈友谅,陈友谅亲率80余万大军向朱元璋的南京进发。

通往南京的道路上有一座洪都城,扼守要道,镇守此处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陈友谅的轻敌和洪都城的顽强抵抗,生生拖住了陈友谅大军100多天。

洪都的坚守给了朱元璋喘息之机,让朱元璋得以召集回主力,迎战陈友谅的大军。

认清局势的陈友谅也放弃了洪都这块难啃的骨头,将主力开赴鄱阳湖上与朱元璋决一死战,鄱阳湖大战一触即发。

陈友谅为了更好地开展水上作战,将自己的大船都用铁锁连在一起,让骑兵能在甲板上如履平地,可也给了朱元璋用火攻的机会。

如同赤壁周瑜破曹操一般,朱元璋用火攻击败了陈友谅的强大水军。

收拢败军的陈友谅败退到了湖中的小岛,失去补给的陈友谅陷入了绝境,而朱元璋则守住要道,围困陈友谅。

陈友谅自然也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他准备做最后的挣扎,假意向朱元璋投降,带着自己的战船向朱元璋的卫所进发。

朱元璋正准备接受陈友谅的投降,船到近处,突然从船舱里杀出一队弓箭手,对着朱元璋攒射而来,此时朱元璋并未身穿甲胄,仅一身常服。

危急时刻陈德一把扑倒朱元璋,将朱元璋牢牢护在身下,用自己的身体为朱元璋挡下了九箭,鲜血直流,晕死过去。

缓过神来的朱元璋立刻下令,围歼陈友谅,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的陈友谅并未抵抗多久,就被朱元璋拿下。

身中九箭的陈德也是福大命大,九箭都未伤及要害,经过军医的救治,也保下了一条性命,朱元璋更是将陈德的救命之恩铭记于心。

在击败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又顺势荡平了陈友谅,此时江南半壁江山尽归朱元璋所有,朱元璋也顺势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帝国。

新王朝的建立自然是少不了对功臣的封赏,而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的陈德自然也位列其中,陈德被封为临江侯,相比于陈德的功绩其实是不够封侯的,由此可见陈德的救命之恩朱元璋是铭记在心的。

朱元璋从要饭的乞丐到至高的皇帝,一路走来他深知民间疾苦,于是励精图治,恢复生产,休养生息以恢复国力。

皇帝如此勤勉,但下面的王侯功臣们可就一言难尽了,从穷苦日子陡然而富,使得他们迅速地被荣华富贵所腐化。

从被元朝欺压的百姓转而成为了新的欺压百姓的恶霸,可谓是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朱元璋天性多疑,所以在他还是吴王之时,就组建了检校监督百官,记录功过,称帝之后他在检校的基础上设立了明朝著名的锦衣卫,监察百官。

诸多王侯的不法行为,堆满了朱元璋的案头,让朱元璋大为震怒,他知道此时曾经的开国柱石们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毒瘤,需要尽快剪除。

不过开国之初为表彰这些公侯的功绩,朱元璋赏赐了能够豁免死罪的丹书铁券,这次不法行为虽然人神共愤,但是却都能被丹书铁券豁免。

要处置这些骄兵悍将,他想到了丹书铁券也不能免死的大罪——造反,朱元璋想到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来平息自己的心头之火。

朱元璋本人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帝,他对皇帝与丞相共治天下这个承袭千年的制度也十分不满意,他想要的是皇权至高无上,自己一言可定天下事。

但是丞相制度历代有之,朱元璋贸然废除,势必会受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朱元璋需要找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做丞相,然后放纵他,让他自以为是,犯下大错,再提出废除丞相,就无人可以反对。

而这个被朱元璋挑中的丞相就是胡惟庸,胡惟庸在历史可以说是鼎鼎大名,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也是死得最惨的丞相。

朱元璋任命胡惟庸接替了年事已高的李善长的丞相之职,并给予胡惟庸最大的信任,然后静静地等待胡惟庸的表演。

胡惟庸也是不辱使命,将作死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入主中书省以后,大肆地排除异己,党同伐异,贪污受贿,甚至独断专行,结党营私。

而胡惟庸的种种恶行,早已通过锦衣卫秘密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却不为所动,他在等胡惟庸继续壮大自己的朋党,等待最后的收尾。

朱元璋忍受胡惟庸这个跳梁小丑表演了七年之久,他知道收网的时候到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罪名,逮捕了胡惟庸,并抓获同党数万人,震惊明初的胡惟庸案爆发了。

胡惟庸毫不遮掩地肆意妄为,让胡惟庸的罪行无可辩驳,胡惟庸被诛九族,盛怒之下的朱元璋顺势将胡惟庸的罪行归结为丞相的权力过大,导致了名相难求,奸相成群的局面。

朱元璋就此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后世子孙永不得再设丞相,有敢提议设立宰相的斩立决。

解决了丞相这个分权的掣肘,朱元璋大权独揽,而胡惟庸的价值还没有被榨干,朱元璋要开始对公侯勋贵们下手了。

胡惟庸入狱的罪名是谋反,为什么是定这个罪名,因为前面说过朱元璋给功勋们颁发了丹书铁券,这免死金牌的免死服务里是不包括谋反的。

没有免死金牌的保护,朱元璋终于将自己屠刀伸向了王侯勋贵们,与胡惟庸有关联的大臣勋贵们纷纷入狱问斩,其中就包括了大明开国的第一公爵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谋士,也是淮西勋贵集团的老大,淮西勋贵的不法行为,基本都离不开李善长的影子,纵使李善长早已交还权利,做了富家翁,可朱元璋心软的赵匡胤,交出权力就能饶他一命。

值得一提的是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的陈德,此时早已离世,朱元璋还在他死后追封为杞国公,来感念他的救命之恩。

陈德的儿子陈镛承袭了父亲的临江侯的爵位,洪武二十年,在西征纳哈出时战死,爵位就传给了年幼的陈子善。

洪武二十三年时因为陈镛也与胡惟庸案有牵连,陈家被罢爵抄家,年仅8岁的陈子善被贬为庶民。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陈子善竟直接询问朱元璋:我祖父为救你身中九箭,你为何抄我的家?

朱元璋平静回复:若不是念及陈德救命之恩,焉能留下你的性命。

相比于动辄抄家灭族的其他勋贵,陈子善能留下一条性命,也算是为陈家留下香火,没有让陈家绝后,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确实也是法外开恩了。

四、无情帝王,为皇太孙继位铺路

胡惟庸一案前后持续了十年,牵连了三万余人,杀戮甚重,连太子朱标都忍不住问朱元璋:为何要杀心这么重,很多人其实都可以不用死的。

朱元璋拿出了一根遍布荆棘的藤条,让朱标去握,朱标刚握住就被扎得鲜血直流,朱元璋则语重心长地告诫朱标:这些骄兵悍将就是这藤条上的倒刺,我不替你拔除干净,你怎么能执掌得了呢?

朱元璋无疑是成功的帝王,他为了能让太子顺利地继承皇位,他不惜自己身背骂名,替太子铺路。

朱元璋所杀的勋贵中有的确实是罪行累累,有的却是罪不该死,可是他都得杀之,因为这些人他能震得住,但是太子朱标不行,太子仁厚,是守成之君,可是却管不住这些陪他打天下的骄兵悍将。

朱元璋心满意足地做完这一切,心中只有一件心事了,那就是迁都,南方偏安,难以统御全国,他命令朱标去北方考察,寻找合适的城市迁都。

可是命运却和朱元璋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心中最完美的继承人太子朱标先他一步薨逝了。

朱元璋强忍内心的痛苦,力排众议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他为朱标铺的路,却是不够小小年纪的朱允炆来走的。

朱元璋开启了更大规模的清算,从胡惟庸案中幸存下来的勋贵们再次遭了殃,以蓝玉为首的勋贵们被杀戮殆尽,此案牵连被杀之人又有1.5万多人。

朱元璋终于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他替孙儿扫平了朝堂上的一切阻力,朱允炆一定能继承他的意志将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扫平了藤条上的倒刺,也使得朱允炆成了没有爪子的老虎,无力去抵挡他的叔叔燕王的南下,去抵挡叔叔的靖难之役。

历史是公平的,朱元璋废除了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自己的权力,历史就用宦官来重新分走皇帝的权力。

丞相尚且爱惜名声,而宦官则是不择手段,明朝后期的政治糜烂,废除丞相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勋贵的剪除确实减少了朱允炆继位的阻力,长久的高压统治,换上朱允炆的温和治理,也确实让他收获了人心。

不过牙齿和利爪都拔除干净之后,又怎么能受得住大明江山这偌大的基业呢?

历史是公平的从哪里得到就从哪里失去,如果朱元璋能知晓这个道理,是否会为自己狠下心杀戮的王侯勋贵们心存一丝悔意呢?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9,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条.明清实录数据库

《明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