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7

巴基斯坦前总统:拆专机座椅为中国送物资,却宁死不来中国避难?

套路网2023-07-26 12:10:43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3年2月5日,前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迪拜去世。

他终究未能完成生前回归故土的愿望,遗憾客死他乡。

穆沙拉夫的一生,褒贬不一。

但无可争议的一点是,他在其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对华友好、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其执政期间,更是将这种关系进一步深化,使得巴基斯坦成为名副其实的“巴铁”。

穆沙拉夫

也正因此,有不少人疑惑,在其流亡的十余年里,为何始终不向中国政府寻求帮助?

穆沙拉夫于1943年出生于印度首都新德里。

在其年幼之时,正巧经历的“印巴分治”。

出身穆斯林家族的他,自然跟随父母迁徙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定居。

他其实生在一个高知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曾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在殖民政府担任公职。

而她的母亲则出身书香世家,曾赴英国深造,拿到了文学的学士学位。

可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穆沙拉夫,却并没有如长辈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杰出的知识分子。

他最终弃文从军,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这或许与他独特的童年经历有关。

由于是高级知识分子,迁居卡拉奇后,穆沙拉夫的父亲很快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重用。

在穆沙拉夫6岁时,其父被聘用为驻土耳其的外交官。

因此,穆沙拉夫童年的大半时光都在异国他乡度过。

而巧合的是,土耳其是一个不平凡的国度。

由于这里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交界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千年来征伐不止。

因而当地民风颇为彪悍尚武。

这种风土人情极大地影响了小穆沙拉夫的心性。

这为他日后投笔从戎埋下伏笔。

并且,当时的国际局势,也进一步促成了穆沙拉夫的选择。

在1956年回到巴基斯坦后,印巴矛盾已经愈演愈烈。

作为国小民贫、相对弱势一方的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步步紧逼下,危如累卵、朝不保夕。

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武德充沛的穆沙拉夫于18岁时考入军校。

毕业后,其顺利成为一名炮兵中尉,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随后的多次印巴战争中,穆沙拉夫表现英勇,立下赫赫战功,还荣获“陆军勇士勋章”。

其一路升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陆军少将。

他也由此开始在长期军人治国的巴基斯坦,触碰到最高决策层。

而就在此时,穆沙拉夫遇到了他一生最大的贵人——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二人曾在印巴战争中有过“一文一武”的默契合作,且对于巴基斯坦的未来发展又有许多共同点。

因此,需要军方助力的谢里夫将穆沙拉夫一路拔擢。

数年内,他就晋升为上将,并最终担任了位高权重的陆军参谋长。

这在巴基斯坦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穆沙拉夫也真正开启了他的政治家人生。

前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正如大多数原本同舟共济,却最终同室操戈的合作伙伴那样。

随着治国,尤其是推行改革的深入,二人的理念冲突越来越大。

在重重矛盾下,原本并肩的两人逐渐渐行渐远。

1999年,印巴在争议地区卡吉尔发生,激烈对抗。

巴基斯坦举国上下都表示要誓死捍卫主权。

但关键时刻,谢里夫迫于美国的压力却选择让步。

此举无疑激怒了穆沙拉夫。

他痛斥软弱的谢里夫是“卖国贼”。

这成为二人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同年10月12日,在谢里夫宣布解除其全部职务后,穆沙拉夫当机立断发动政变。

凭借多年在军方的威望和根基,他迅速控制首都,逮捕谢里夫,并最终通过全国电视演讲逼迫其下台。

2000年6月,穆沙拉夫正式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统,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与非洲那些军事政变上台后,就贪图个人享乐的军头不一样。

穆沙拉夫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一位成熟政治家的手腕。

在上台之初,美国并不承认其穆沙拉夫政府,并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

这无疑给了新政权极大地压力。

穆沙拉夫当然明白自己想要在国内进行改革,就需要“安内必先攘外”,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于是,他利用“911”的契机,以“反恐”之名,主动与美国修复关系。

最终,两国外交恢复正常。

他成功解除了美国这个最大的外部威胁。

而在安抚好美国后,穆沙拉夫也腾出手来实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

从2001年开始,其先后提出了“九五”计划、十年远景发展计划和三年滚动发展计划等多项改革计划。

“911”恐怖袭击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农业。

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其国内的最大单一部门,全国接近七成的人口都从事相关产业,以此谋生。

出身高知家庭的穆沙拉夫深受自然科学的熏陶。

他明白限制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落后的农业生产科技。

于是,他对症下药。

其利用外国的资金援助和政策帮扶,积极进口高产化肥;

并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本国农民大规模使用化肥。

在现代化肥的帮助下,巴基斯坦的单位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几乎翻了数倍。

同时,他也意识到种子的重要性。

在大力引进化肥的同时,穆沙拉夫还广泛考察各国经验。

最终,他决定大力引进适合于巴基斯坦气候的小麦、水稻和棉花等高产作物。

除此之外,穆沙拉夫还在畜牧业和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这令巴基斯坦原本落后的农业生产局面为之一变。

只不过,他在农业领域最重要的革新不是这些,而是在土地改革上。

穆沙拉夫考虑到巴基斯坦无地农民的比例极高。

这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国内安定。

于是,他力排众议,通过各种努力收回364万公顷的土地,向无地农民进行再次分配。

虽然这个数字仅仅是巴基斯坦全国3400万公顷土地的十分之一。

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巴基斯坦大多数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局面。

但其进步意义不言而喻。

在稳定农业这一国之根本后,穆沙拉夫开始着手进行经济改革。

他的策略简单实用。

就是跟随当时的外部大环境,全面拥抱美国的“新自由主义”。

其积极放开国门引进外资,在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等多数领域实行私有化改革。

试图以“市场化”来实现巴基斯坦的发展。

同时,为了最大可能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国内劳动人口,穆沙拉夫还十分重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

2006年,他颁布了《中小企业法》。

从企业税收、资金贷款、政策优惠和补贴扶持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带动国民脱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巴基斯坦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而在政治上,军人出身的穆沙拉夫也能铁腕出击。

其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打击贪腐,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提高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

随后,他又顶着巨大压力开始裁撤“冗官冗员”。

在精简公职人员的同时,穆沙拉夫也为政府省下了巨大的财政支出。

这使得巴基斯坦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财政收支。

然而其种种举动,却应了国产高分神剧《大明王朝1566》中,浙直总督胡宗宪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君以此道兴,必以此道亡。”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

穆沙拉夫通过军队的支持以政变上位,最终也因失去军队的支持而无奈下台。

由于他的大力改革,无可避免地得罪了国内的多方势力。

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个世家豪族执政底蕴强大的国度。

因此,其国内的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始终给穆沙拉夫政权很大的威胁和压力。

并且,更为要命的是,巴基斯坦军方自身也涉足国内诸多行业。

穆沙拉夫的新政也不断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最终,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军方倒戈,给了穆沙拉夫致命一击。

2008年8月,被军方抛弃的穆沙拉夫在内忧外困之下宣布辞职,黯然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

不仅如此,由于改革得罪太多人,这些保守势力对其疯狂反扑.

甚至想要以“叛国罪”将穆沙拉夫处死。

无奈之下,他只好逃往国外,开始了流亡生涯。

穆沙拉夫一直以来都以“亲华”而著称。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穆沙拉夫就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包括帐篷在内的各种救灾物资送往中国。

为了尽可能地帮助中国,他甚至下令拆掉了自己专机的座椅。

其情义之深可见一斑。

巧合的是,那一年又正值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

当奥运圣火传递到巴基斯坦时,他更是亲自上阵迎接圣火。

以极大的殊荣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而他之所以对华如此友善,最早源自于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当时中国仅以少量边防部队,就在不足半月内,连续击败号称精锐的印军主力。

甚至一度兵锋直指新德里,令印度举国震动。

对印自卫反击战

这让长期在陆战中被印度压制的巴基斯坦十分钦佩。

而素有远虑的穆沙拉夫,也在此时开始考虑将中国作为强援的可能性。

3年后,印巴双方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再次爆发战争。

印度为了一口吞掉巴基斯坦、独霸南亚,压上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发动猛攻。

实力悬殊巨大的巴基斯坦节节败退,被印军突破至心腹地带。

其首都一度与印军先锋只有一河之隔。

就在这面临亡国之际,巴基斯坦只能寄希望于外部势力出来调停。

对印自卫反击战

可当时的美苏争霸,已趋于白热化。

两个超级大国都想极力拉拢印度,因而都打算放弃巴基斯坦。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只能抱着试试的心态,转而向中国求援。

没想到,中国出于国际公平和自身的地缘战略考量,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巴方的请求。

中国先是发布外交照会,勒令印度拆除中锡边境的非法军事设施。

随后又陈兵中印边境,给予了重兵在外而后方空虚的印度极大的军事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还大规模往巴基斯坦输送各类军用物资。

一度成建制地将自己的坦克临时转送巴军。

战后,穆沙拉夫曾坦言,他是开着中国的59式坦克抗击印度侵略者的。

在中国的及时援手下,印军从巴基斯坦撤军。

从此次之后,穆沙拉夫对中国就有了一种“兄弟般”的好感。

最终使巴基斯坦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巴铁”。

也正是因为十分看重中巴关系,他他在流亡之际,才始终没有向中国寻求帮助。

因为他知道,身为一个争议人士,如果贸然寻求中国的庇护,极大可能伤害中巴之间的互信关系,给两国的兄弟情谊带来裂痕。

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的理想绝不允许他这么做。

他这份身处落魄,却仍能以大局为重的情操,令人感动!

穆沙拉夫先从军后从政,其始终为巴基斯坦更好发展而呕心沥血的一生,足够传奇。

而他对于中国的友好态度,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感和喜爱;

也足够证明其是一位卓越且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其落难之时仍不改初心,为了中巴友谊长存而甘受流放之苦,则更是令人动容!

穆沙拉夫,这位“最亲华的巴基斯坦总统”,无疑配得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一殊荣。

参考资料

《穆沙拉夫执政时期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研究》 袁亚杰

《从屡遭指控看穆沙拉夫的政治生涯》 朱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