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9

老人摔倒无人扶最终死亡,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法院却是这样判?

套路网2023-07-26 03:23:420

#头条创作挑战赛##律师来帮忙##护苗有我2023#

在一个善良和关爱的社会,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然而,现实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令人痛心的事件,如老人摔倒却无人伸出援手的情况。过去的扶老人反被讹的案例,让人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我们渴望有更多人能够主动伸出援手,给予老人帮助和安慰;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自己的善意行为可能会被他人利用,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法律纠纷。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案件,不是那么的常见,老人摔倒不幸去世,家属竟然一纸诉状把路人告上了法庭!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种伦理困境:当遇到一个倒地的老人时,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手?这个问题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和良知。我们担心被骗、被讹,担心扶起老人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然而,当我们放弃扶助时,却可能失去更宝贵的东西——良心的安宁。

事情发生在2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天气晴朗,于大爷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出门遛弯。他走在一条熟悉的繁华街道上,路上人来人往,生活的喧嚣充斥在空气中。

突然间,他感觉自己眼前一黑,腿脚发软,就这样跌倒在地。他努力想要喊叫求救,但是喉咙中却发不出声音。他感觉到生命正一点点离他而去。

周围的人们注意到了他倒地的情况,有的人投来了关切的目光,却没有人敢主动走近扶他一把。他们踟蹰不前,表情间流露出一种犹豫和担忧。

一个年轻的女孩停下了脚步,看着地上的大爷犹豫了片刻。她心生同情,下定决心要伸出援手。

然而,她的朋友紧紧抓住她的手臂,小声告诉她:“别管了,我们还是学生,说不定等下被讹上了我们哪有钱赔?我们还是离开吧。”女孩犹豫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最终随着朋友离开了现场。

于大爷躺在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他的呼救声依旧无法传达出去。他的身体感到一阵阵的无力,思绪渐渐模糊。他看着周围的行人匆忙走过,他们或是匆匆忙忙赶着时间,或是低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经过了漫长的30分钟,一辆救护车终于驶来。医护人员赶紧跳下车,他们注意到了躺在地上的于大爷。他们用急救器械检查了他的生命体征,紧急抬上担架,将他送上了救护车。

大爷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们全力进行抢救。然而,时间的流逝已经让他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他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消逝。

于某女儿是一名普通工厂职工,正忙于工厂的工作,忽然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她心生疑惑,接听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她差点倒下。“您好,我是医院的医生。很抱歉告诉您,您的父亲于某的病情突然恶化,目前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请您尽快赶到医院。”

女儿的手颤抖着,她难以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父亲虽有慢性病,但近年来病情都很稳定,他们一家人对于生活充满了希望,怎么会突然陷入这样的境地?

她再三确认电话的真实性,得到证实后就匆匆离开了工厂,踏上了前往医院的路途。

在医院的走廊里,她焦急地寻找着父亲所在的病房,却被医生拦住了。医生面色沉重地说道:“很抱歉,你来晚了。你的父亲已经离世了。”

女儿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失控地哭泣着,跪倒在地上。早上出门时还叫她路上小心的父亲,现在却已经永远离开了。

她默默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些发现父亲的身体异常?为什么没有来得及与他道别?悔恨和悲伤交织在她的内心,让她几乎无法承受。

片刻之后,女儿挣扎着站起身来。他不相信父亲会这样无故病情恶化,她深吸一口气,决心要为父亲寻求公道。虽然她错过了最后一面,但她不会让父亲的离世变成徒劳无益的悲剧。

她和哥哥决定调取附近商铺的监控录像,希望能够了解当时发生的情况。他们含着泪水,一帧一帧地查看每帧镜头。随着监控录像的播放,他们看到了那个令人心碎和心寒的的场景。于某躺在地上,周围的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伸出援手。

女儿的眼眶红肿,她无法控制内心的情绪,愤怒和悲伤交织成一团,她失控地大喊道:“你们难道都没有一点人性吗?为什么没有人帮助我的父亲!”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在面对他人的困境时如此冷漠无情,为何在父亲最需要援助时却袖手旁观。于是她拿着录像,将十几个路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然而,法院的裁决却并非他们所期待的。法官以严肃的声音宣布:“根据法律规定,一般路人并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故无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本案起诉不成立。”

这个判决像一记重击,重重地打击了于某的子女们。他们难以接受法院对于他们的呼声的无视,眼前的判决使他们感到束手无策。

那么为什么子女的诉求不被支持呢?

1、路人没有法定救助义务

民法典第1005条规定: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此条法律规定了人们在面对他人遭受危险时的救助义务。然而,这一规定主要适用于单位或个人在专业职责范围内进行的救助行为,并没有要求每个普通个人都必须在遇到危险情况时采取行动来救助他人,即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法定救助义务。

尽管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能够在他人遭遇困境时伸出援手,但实际上,法律对于普通路人在救助他人时并未明确规定义务。救助他人往往是出于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上的责任感,而不是法律上的义务。

对于普通路人而言,他们与老人没有特殊法定关系,如亲属关系,因此他们并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法院在这个案件中驳回了起诉,以“路人并无救助义务”为由,这是基于法律的原则做出的决定。虽然这个决定令于某的家属们感到失望,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法院的判决是合理的。

2、如今扶老人不再需要过度忧虑

曾经的好心人扶老人反被讹,善良反遭受受到经济损失或法律纠纷的先例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成为大家现在不敢扶老人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现在扶老人自己的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的人,在救助过程中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情况下,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条款为扶老人等紧急救助行为提供了法律保护,使救助人能够更加放心地伸出援手。

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救助人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救助人应该在行动之前留下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善意救助行为得到证明。例如,在扶助老人之前,可以请身边的人拍摄视频或者拍照,以记录整个过程,并证明自己是出于善意扶助老人的。

对于那些因紧急救助行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他们也应当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救助人在扶助老人时遭受到诬告或不当指责,他们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悲剧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思。事实上,扶老人反被讹并不代表每个扶助行为都会遭遇不良后果。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善意和同情心才会伸出援手,而这种善意和同情心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的发生就放弃了互助和关爱的精神,更不能让这些不良行为影响我们对善意行为的价值判断。

公众对于救助行为的意识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情心、慈悲心和善良的品质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否伸出援手不仅关乎个人的良知和道德,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支持和保障,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救助行为中。有关部门可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援助者的权益,加强对于救助行为的宣传和教育。让救助者无后顾之忧。媒体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传播正能量的故事,树立互助行为的榜样,引导公众的行为和价值观。

笔者相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进步的社会,让互助精神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王艳慧Lawyer

让您更加清楚法律法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