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3

销量过万,多平台售卖“打孩子神器”:再不管管,就真来不及了……

套路网2023-07-25 23:54:540

“有了这个东西,小宝吃饭写字都好很多,吃饭再也不墨迹了。”

这是购物网站买家秀里的一句话。

她评价的物品是藤条,用途是惩罚儿童。

很难想象2023年,网上竟然有专门卖这种专门用来殴打孩子的东西。

更难想象,底下一片好评。

据发现此事博主说,有多个电商平台上都在售卖一款“打孩子神器”的物品。

点进去就是藤条和教鞭。

有一家网点已经售出6000多,好评更是有1W+。

疼了才是对的,只要打得疼,孩子就能变好。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让孩子生活在疼痛和恐惧中吗?”

在博主的疑问下,很多留言跟评说,更适合中国家长的体罚神器?生小孩如果是为了折磨和虐待,大可不必。

是的,“家训神器”这个词听上去就很恐怖。

为什么家训一定要是暴力,崇尚用暴力训孩子的人为什么可以当家长。

愿意用半条命生下孩子,偏偏又不爱护孩子。

但很无奈的是,我顺着这条新闻搜索,发现其实这已经不是“新闻”。

早在2018年,澎湃质量报告就接到投诉称,网上有商家售卖带有“惩罚儿童”关键词的教鞭、戒尺。

还有店家直接以内容为吓哭的小孩和教鞭的配图做宣传,并表示,使用前用水泡20分钟,可以久打不断。

当时接到投诉后,电商平台以“打小孩”等词违反广告法对相关商家进行了处罚。

但是到了2020年,因为大规模居家学习,这种打孩子神器再次卷土重来。

或许是为了规避检查,或许是为了迎合父母。

藤条做成了戒尺,上面印上了《弟子规》。

似乎加上文化传承,揍孩子便多了很多使命感。

似乎戒尺上刻各种劝学名言,就把名人精神打进了孩子身体。

不知道寿镜吾老先生看到作何感想。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最古板的老学究们,面对调皮的孩子,也不会轻易体罚。

“打者,爱也”这种理论就更不值一驳。

已经有无数反例证明,暴力是产生不了爱的,只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自尊,无任何教育意义。

心理学家武志红就曾说:严厉的惩罚,是最令人绝望的教育方式。

当“棍棒”成为一种常规手段,出的不一定是孝子,而是魔鬼。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举的例子已经不算训诫,而是家庭暴力。

但问题在于吓唬还是家暴,全在于家长自己说了算。

如果我是孩子,我一定会认为这两者并没有区别。

“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会变成疯子。”

可能也有人会觉得,“那为什么很多老一辈的人小时候在父母棍棒教育下长大的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但是现在的小孩被打骂就会有心理问题?”

是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弱?其实有没有可能是,失败者不配有故事。

就像高考600多分的人才配上热搜一样。

那些被打坏了的孩子,无人在意。

当然,对家长来说,都有自己的苦衷。

教育孩子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可是白天工作赚钱,已经占用了几乎全部精力。

在说教无力的情况下,打就成了一条捷径。

有时候比起唠叨孩子自己可能也“更喜欢挨打”。

也未必是真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只是生而为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必须要惩罚,要让孩子害怕有所敬畏。

“打孩子神器”的买家秀里,很多人也都说买回家并没有真打,只是当一个镇宅宝物。

请出戒尺,让孩子看到就知道怕,变得听话。

实在到了使用的地步,比起拳脚,藤条伤害可控,不会闹出人命,不会把孩子打得太狠。

都是为了孩子好,在家里挨打总比被社会教育好。

都是父母,我也很理解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只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太过娇生惯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

但他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惩罚不一定是藤条戒尺体罚。

事实上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中,并没有提到老师可以用戒尺打学生。

家长自然更不该。

惩罚也不是为了打而打,而应该像吃药治病一样,最终目的是育人,不是驯化动物。

说起来,现在不少家长都管孩子叫“神兽”,意思好像就是跟孩子完全没办法讲道理一样。

但是道理都讲不通,光靠打两下又怎么彻底纠正。

打骂之下,孩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只是因为恐惧做出的妥协和压抑。

那他没有得到回应的问题又去了哪里。

可能好一点的情况,他自己变得抑郁、自卑,虽然没有安全感,但也不足以做坏事。

坏一点,他就要逆反、伺机发泄了。

或许他不会直接对抗父母,但如果用暴力对抗别人,或自己的子女,或无辜的路人呢?

而且套路用多了,孩子也被打皮了。

最坏的结果无非是被打而已,父母又舍不得打死,当然要屡教不改了。

即使孩子表面服气了,但实际还是没有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做。

打服了人,能打服心吗?

你管得住你眼前,你管得住他的心吗?

藤条和戒尺不管用了,下一步找杨永信?

或者再问一句,当家长觉得想打孩子的时候,究竟是孩子做错了,还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咱们家长的想法去做?

成绩差就打,和同学玩就打,题做不对就打,违反父母意志的孩子就必须训诫。

这些真的都是孩子错了吗?

把错误完全归结给孩子,从不去想是不是其他方面有问题。

所谓的惩罚仪式感,更像是抒发家长自己暴怒无能的舞台。

那可能孩子挨打时想的也不是改正错误,只是下次如何伪装着避免被打罢了。

如此,藤条约束孩子的丑陋,也是在拷问家长的丑陋。

其实,归根结底,说“打也,爱也”的人,可能还是骨子里就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明白生而不养是罪,养而不教则是祸,但具体教育也只停留在震慑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幼儿上。

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尊重过。

特别是这个把藤条当成六一礼物送给孩子的妈妈。

这真的是个好主意吗?

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多父母普遍用爱来精神控制孩子,用棍棒教育来身体控制孩子。

确实,父母站在高处一眼能看清的世间疾苦,这是孩子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他们爱之深,责之切。

可孩子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不是工具。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还小,心智并不像大人这么完整,往往很多事把孩子打死他都想不明白为什么。

这就需要循循善诱,需要循序渐进。

咱们小时候挨过的打,就别再让孩子挨了。

咱们小时候吃尽苦头也没过好这一生,就别让孩子再重蹈覆辙了。

与其迷信戒尺,不如认真想一想,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进行怎么样的教育。

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不懂父母的苦,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理解孩子已经努力了却还够不着的难。

他们也会怀疑,自己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到了“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父母就不可以做“别人家的父母”呢。

很多时候家长的说教不起作用,也就是因为咱们大人的榜样不够有说服力。

所以说,教育不一定代表打,打也不一定代表进行了教育。

爱意与温柔最终靠的是传承,你先优秀孩子才懂得优秀,家长做好榜样孩子也不会太差。

愿意用半条命生下他,又不爱护他。您这不是拧巴了吗?

-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