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7

不生孩子的年轻人,正在另辟蹊径当妈

套路网2023-07-25 23:31:210

“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要说今年最能引发女孩们共鸣的网络金句,一定少不了这一句。

打开小红书,你能搜索到上百条以此为标题的笔记。

“30岁,我决定重新养自己一遍”

“36岁,我要重新养自己一遍”

“逃离原生家庭,我把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置身其中,有种误入《重启人生》中国版的错觉。

而在不同版本的叙事里,这句话的含义也各不相同。

有人把它当成励志鸡汤,有人将它视为治疗精神内耗的良方,还有人用它改写前半生的烂脚本。

但不管是哪种解读和诠释,这句话的流行都有其特殊意义,尤其对女孩们来说。

“我把自己当女儿养”

豆瓣“我发现个规律小组”有则很火的帖子,标题是“我发现把自己当女儿养之后就过得不拧巴了 。”

图源:@川唯

帖主说自己常常在消费上会有很大的负罪感,不管是去看喜欢的歌手巡演,还是第一次去拍写真、去旅游......每次都很难单纯享受消费的快乐,结束后还会特别不开心。

原因是她总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消费,不该花那么多钱在享受上。

可如果是给家人买礼物、发红包,她从来都不会心疼和犹豫。

于是她想到了一个转变这种拧巴心理的新思路——把自己当女儿养。

假设是自己的女儿想要去旅游、想要去看一场演唱会,自己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满足她。

顺着这个思路,似乎人生很多的拧巴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容貌焦虑、升学焦虑、就业焦虑、人际关系、恋爱烦恼、同辈压力......只要一想到如果是自己的女儿面对这些问题,那么这都不是问题了。

「因为是我爱的女儿所以不精致也可以,胖一点也可以,和别人处不好也没关系,工资不高、考不上研都没关系,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都可以,不优秀也可以。

反正在我眼里我的女儿是最好的,我的女儿只要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自由过每一天就好......」

我们常说“爱自己”,但是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产出的却只有标准越来越严苛的行为模板,精致护肤、勤奋锻炼、自律饮食......

当“爱自己”被粗暴地理解为让自己变美、变优秀,我们会发现自己又被困在了新的规训里。

而“把自己当女儿养”则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转变思维的方式。

真正的爱自己,其实就是时时看见和理解自己的欲望,尽可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并且不拿外界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图源:@于贤

而把自己当女儿养,把自己重新养一遍,这些所有“重启人生”的故事,不仅是成长的故事,也是自我救赎的故事。

@肉松 说小时候一直有个跳舞梦,但家里条件差,直到工作后的第三年,她给自己报了一个成人零基础舞蹈班。

虽然动作很僵硬,但她跳得很开心,因为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小愿望。

博主@橙子饼饼 计划把小时候想要去的兴趣班,全都体验一遍,以前家庭负担不起,如今她可以靠自己去弥补那些遗憾。

第一次去学画画,她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开玩笑说“不体验就算了,体验了之后我只能说很庆幸,还好家里没钱。”

但她并不会因此放弃体验,因为喜不喜欢、能不能学好、是不是三分钟热度这些评判的标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童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重要的是她看见了内心从未被满足的自己,而曾经那个自卑的小女孩,也因为勇于尝试,而变得快乐自由。

@橙子饼饼

常常被嘲喜欢“装嫩”的伊能静,在48岁那年,穿着蕾丝裙在舞台上喊话“我要一辈子当少女,哪怕是一个老少女。”

伊能静“星空演讲”

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少女呢?

因为在她艰难的青春期里,少女意味着做自己,对她而言,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为家中老七,伊能静前面是六个姐姐。

她出生后,重男轻女的父亲便无情地抛弃了一家人。

这让她从小背负着“我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罪恶感。

她只能拼命证明自己,14岁出来洗盘子打工赚钱,16岁为了养家进娱乐圈,她要努力让自己变成撑起整个家庭的“长子”。

于是在她的青春时代里,她是万众瞩目的艺人,是辛苦支撑家庭的女儿,但唯独不是她自己。

这也是导致她早年间陷入抑郁的原因,因为她不知道“我是谁”。

直到多年后,她不再需要为生活卑微,不再需要顾及世俗眼光,她终于可以做自己。

于是她向世界宣告,她不会再为任何人脱下蕾丝裙。

对看客来说,这或许只是一种无可救药的“老少女”执念。

但对伊能静而言,这就是人到中年的她,在一点点捡起碎片一样的自己,靠自己重新养育自己。

一场成年人的“精神断奶”

有童年执念和缺憾的人,通常是原生家庭不太圆满的人。

在原生家庭叙事十分流行的这些年里,很多解读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似乎人生所有的痛苦际遇、性格弱点都可以归咎于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被无限放大,它似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切,一个人再怎样努力也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但我们都知道,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意识到自己能重新养育自己,才是走出原生家庭迷思的关键。

还记得那位女性主义博主王慧玲吗?

一个没上过高中的农村女孩,从餐厅服务员,一路到摄影公司老板、百万粉丝视频博主、畅销书作家、插画艺术家,王慧玲的经历,既是一个基层女性如何改写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女性通过重新养育自己,成功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最佳例证。

在王慧玲的前半生中,暴力、贫穷、重男轻女是原生家庭留给她的最大伤疤。

她10岁开始承担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任,19岁独自去上海打工,卖袜子、当服务员,从19岁到29岁,十年间赚的钱都用来帮衬家里,资助两个弟弟上学。

可她渐渐发现,父母从来都不会平等对待自己和弟弟,自己付出再多,父母也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给弟弟买房子,几十万眼睛都不眨一下;可在她艰难的创业初期,父母却只给了她2万块,最后还要了回去。

母亲还曾亲口对她说,“如果只有10块钱,我也只会给你两个弟弟一人5块钱。”

这个重男轻女的、充满暴力的原生家庭,导致长期处于愤怒状态的她,变得越来越偏执、自卑。

她说自己差不多花了10年时间,来消化这种愤愤不平的心态所带来的影响。

而她摆脱这一切的办法,就是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重新养育自己。

如王慧玲所言,作为孩子,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

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可以做自己的父母,选择自己养育自己的方式。

「成年后,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投资自己,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成长,跟让自己快乐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成长,疗愈,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可以说,重新养育自己,本质是一场成年人的“精神断奶”。

因为一旦意识到自己能养育自己,就意味着我们不再依附他人,意味着我们不再寄希望于让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将满足自己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

另一种女性书写

或许大家也注意到,重新养育自己的故事,大都是由女孩所书写。

为什么想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都是女孩呢?

因为女孩更容易遭遇重男轻女的不公对待。

图源:@牵念

而即便躲过了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孩们也躲不过性别角色的规训。

每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开一个魔咒——

成为一个“好女孩”。

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对女孩的期望,也通常是我们在这种环境中习得的一种生存法则。

我们被教育要温柔、要礼貌、要听话、要谦虚、要懂得忍让,凡事要小心翼翼,要讨别人喜欢。

所有人都拿这一套“好女孩”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女生,包括女孩们自己。

在“好女孩”标准的规训下,长期处于被审判、被凝视的氛围之中的女孩们,很难不会自我怀疑、自我批评,陷入于无止尽的焦虑中。

有太多女孩在面对PUA时,第一反应总是反省和内耗:是不是我太差劲?是不是我不够好?

此外,有研究指出,女孩在步入青春期后,自信心会出现大幅下降,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全球性“失声”。

「这是一个通常出现在青春期到来的前一刻的残酷事实。

在她们还是小女孩时,她们可能异常顽强、充满活力、性格固执、有说服力,但在关于年轻女性的不成文规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些一度勇猛激烈的声音弱了下来,甚至陷入沉默。

她们懂得了做一个“好女孩”意味着什么:取悦他人,保持“友善”,以及遵守规则。」

即便是非常成功的女性,也会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并且比例远高于男性。

她们总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当下成就,认为自己就像是一个顶替他人身份的“骗子”。

比如娜塔莉·波特曼,13岁出道爆红,22岁哈佛毕业,30岁拿下奥斯卡影后,但当她站在哈佛的演讲台上,她却直言——

“毕业12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对自己的价值毫无自信......我感觉肯定是哪里出了错,感觉我的智商不配来这里,而我每次开口说话时,都必须证明我不只是白痴女演员而已。”

那女孩们到底该如何摆脱自我贬低和批评,重拾自信呢?

重新养育自己,就是如今女孩们找到的答案。

它不是鼓励大家无节制地满足自己的物欲,而是提供一种重新理解自己,重新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把自己当女儿,用关怀别人的方式来关怀自己。

这其实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关怀”概念。

对很多人来说,关怀他人总比关怀自己更容易。

我们常常对家人朋友很大方,但给自己花点钱就会有负罪感;

我们会开导失业的朋友不要焦虑,但轮到自己时会埋怨自己像个废物。

我们总是倾向于与自己消极对话,因为我们相信自我批评会让自己变得更努力、更出色。

然而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西蒙斯在《如何帮助被“好“标准困住的女孩》一书指出,这种想法完全是个骗局,并不是自我批评让女孩们努力工作,而是恐惧——“害怕失败,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无能,害怕让别人失望。

她也提出“自我关怀”可以有效地帮助女孩们扭转自我批评的习惯,因为它能够改变女孩们理解自己的方式,从而改变她们认知世界和探索世界的方式。

正如西蒙斯所言,“在对女孩的研究中,没有什么比自我关怀更能给人以希望了。”

《如何帮助被“好“标准困住的女孩》

当越来越多女孩尝试“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其实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女孩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出原生家庭阴影、摆脱“好女孩”规训。

她们不再被旧的人生脚本所折磨,不再被外界的评判标准所左右。

她们关怀自己,重新养育自己,重构自己的世界。

那是一个没有歧视、没有规训的世界。

最后,我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养得自由舒展、养得快乐又从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