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

观点 | 新石器时代陶器网状纹饰产生背景的一种解读

套路网2023-07-25 19:18:400

彩绘网状纹、附加堆网状纹是古代陶器,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除了美观之外,学者们也对其来源有过一些尝试性解释。比如,有学者认为附加堆网状纹有加固陶器胎体的作用,可以让陶器接口处更加坚固,不易断裂;彩绘网状纹则可能是古人在陶器上通过图像的方式来模仿生活中使用的竹篾或藤条编织盛器等。2014年夏笔者曾做了几天简短的田野考古调查,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可能是陶器网状纹饰来源的新解释。

2014年7月19日,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俞茆村大塍子遗址做田野调查后,笔者来到俞茆村村东一户农家小院内清洗采集的几块陶片,清洗过程中发现井口旁放着一件现代的釉陶罐,该陶罐高约40、最大腹径约30、口径约15厘米,是农村极为常见的一种盛水容器,估算其容积应在8~10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罐体周围绑有上中下三层竹篾绳,相邻篾绳间用斜向交叉的篾条固定,篾绳内还垫有一层芦苇叶。上层篾绳左右对称各绑缚一芦苇绳编成的手柄,便于提拿。

这件陶罐提示笔者——古人很可能也会用相似的办法来解决提拿、携带不便的问题!因为一件容积在8~10升左右的陶罐注满水后加上自身的重量应该不低于10千克,如果没有手柄,一只手几乎无法提拿,使用双手在抱取和放置时又很不方便,且占用双手,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古人的类似器皿应该也会使用相似的办法解决问题。而这种绑缚样式很可能会附加上审美功能,给陶器的装饰以灵感。即有实用功能的构件转化为装饰性的纹样。

最近,笔者在参加2022年度江苏省考古学会年会时听到无锡宜兴丁埂遗址发掘汇报的材料,根据邵栋先生的介绍,该遗址的灰坑中出土了一件“系绳梯格纹陶罐”,该陶罐外侧绑缚的绳索保存比较完整,从照片上看,此陶壶外围上下各有一道绳索,绳索之间再用交叉的绳索绑缚、固定,陶罐上部破损,是否有绳索制作成的手柄或陶制的器耳尚不清楚。笔者认为“系绳”有两个作用,一即前文所述的方便提拿,二是便于在井中或池塘、河流中取水。丁埂遗址的这个例子正好也可证明,在古代确有用绳索绑缚陶器的情况。

新石器时代陶瓷的彩绘网状纹和附加堆网状纹在此举两例作为对比——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罐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的陶斝,两件陶器都是由多道横向纹饰(陶罐是两道,陶斝上有三道)加上数道相交的网状纹构成,其特征与笔者发现的现代陶罐和丁埂遗址出土的“系绳梯格纹陶罐”的实用构件几乎完全一致,让人不由自主产生联想。

当然,仅用形式上的雷同来判断数千年前、不同地区纹饰的来源显然是武断的,各种纹饰的起源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目前可做对比的实物资料很少,在缺乏确凿的证据前,这种对比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架起一座通过现在来解读过去的桥梁。

作者:何文竞

作者单位: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杨晓雅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