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1

厄尔尼诺来了!全球气候变暖,高温频现,7月的中国气候会怎样?

套路网2023-07-10 13:42:490

今年的夏天,你感觉到了吗?高温如火炉,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不是在开玩笑,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还觉得今年没有往年那么热,那你真的需要“睁大眼睛”看看,这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对,不只是中国,全球很多国家都遭遇了极端的高温天气,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对于中国来说,6月已经经历了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7月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同时,对于整个2023年的气候走势来说,也会出现新的波动。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40度、50度高温无处不在!

首先,我们来看看6月的高温情况。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最受关注的可能就是北方地区了。

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的高温非常严重,虽然中间也有短暂的“降温”现象,但是和高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今年中国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也比常年提前了16天。

其中影响到了云南、四川、安徽等15省市,云南巧家等70个站点创下了历史新高。你能想象吗?这高温的威力有多大?这已经不容置疑了。

当然,40度以上的高温也很常见。京津冀、山东等地都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

其中北京观象台在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这在常年中也是罕见的。

除了中国之外,全球其他国家也有更高的气温出现。例如:墨西哥出现超过45度的高温,伊朗扎博勒高温达到50.8℃——成为了全球之最。

你看到了吗?40度、50度高温无处不在!这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实了。

所以,接下来的高温真的让人担忧。你要知道,6月还只是北半球夏季——气象意义上的第一个月,7月、8月的气候会怎样呢?这真的让人很担心。

毕竟,高温、强降雨只要出现区域性的发展,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们并不是讨厌夏天的到来,而是讨厌极端性的高温、降雨等气候现象——太强了,太危险了。

那么对于7月来说,我们就只看中国的情况吧。

7月中国气候还会大变吗? 其实,看了6月的气候变化,7月我们最希望的可能就是有一次更好的气候现象。

而从6月本身的气候因素来看,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可能就是高温区域的扩张,主要是受到了“高压脊”的影响。

高压脊的扩张导致了内陆气候的异常,出现高温少雨,加上季节性的变化等因素,使得高温不断“升级”。

所以,如果真的要改变类似于6月一样的气候模式,那么7月的气候演变,必然也要在这样的气候因素上做出调整才行。

然而,对于7月,甚至是8月来说,这样的改变可能性不大。

中国气候中心已经发布了新一轮的“盛夏”气候趋势,看起来还有很大的变化空间——而且是偏差的局面。

给出的整体趋势就是——预计盛夏中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

所以,今年7月气候还会大变,这就是趋势。

一般到偏差,那基本上就是和常年相比的数据了。同时,对于中国来说,台风的活跃程度也比较高,对中国的影响也有中等偏上的水平。

预计在盛夏(7月、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为6~9个,其中有3~5个登陆中国。

盛夏热带气旋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可能影响中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所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防台风时期了。然而,除了这样的变化之外,中国接下来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个一直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因素——厄尔尼诺。

尔尼诺已经开始作怪了 对,厄尔尼诺已经开始作怪了。它是一种发生在赤道太平洋海域的异常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波动。

它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

而在它出现之后,往往就会引发高温、降雨、风暴等气候现象的“急转弯”,例如: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多雨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而今年正好是厄尔尼诺发展的一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6月就再次发出了警告,2023年在厄尔尼诺现象形成之后,预计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现象或强厄尔尼诺现象。

这意味着少有的“强厄尔尼诺”可能出现,那气候会因为它的转变更加剧烈。

而且,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有一个明显的反向效应。拉尼娜具有“暂缓”变暖效应,虽然在全球变暖之下不明显了。

但是,只要出现厄尔尼诺,它的增温效应就可能推动全球的平均气温更高。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确定,2023年比2022年更热,而2024年有可能出现“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的原因,根本就是“增温”。

当然,本身全球变暖仍在发展,所以,本身的变暖趋势 厄尔尼诺的增温,那必然会更热了。

而且,中国气候中心在7月也再次说明了,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那更加锁定了“热更热”的趋势。

所以,厄尔尼诺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注意区域性“干雨”可能对调的局面,并且它的影响已经出现。

常年干的区域可以准备一下防降雨,而多雨的一些区域,可以进行防干旱,要与常规性的气候变化“反着来”。

当然,最终的根本还是要根据整体的气候演变来看。

毕竟,气候因子越多的时候,气候的变化越是复杂,往往都会超出自己的预料。

去年我们看到了“长江遭遇干旱,雨季无雨”的情况,其实就是属于突变过程。所以,今年也要警惕这样的变化,只是概率不太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