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32

三峡大坝下的鱼群引热议,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百斤鳡鱼时隐时现

套路网2023-06-01 21:15:524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最近有一位网友在用无人机拍摄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观时,无意中拍到了三峡大坝下热闹非凡的水下世界,只见宽阔的水面上,个头巨大的上十斤重的鲢鱼和鳙鱼,以及上百斤种的鳡鱼,“鱼头攒动“,水面上一片欢腾的景象,好不热闹。

这条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展开讨论,为什么三峡大坝会出现这么多的鱼,这些鱼又会对大坝产生哪些影响,它们的出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尤其是“水中霸王“——鳡鱼的大规模出现,会不会对当地的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1、鳡鱼数量惊人

光看网友拍摄的视频截图就能肉眼可见,三峡大坝下的水面上,黑色、白色的鱼背露出水的表面,密密麻麻,数量数都数不清,而且每个个头都很大,经过细心的网友观察,这里面最让人稀罕的就是鳡鱼,预测光鳡鱼就占了所有鱼的一半,可见其数量之大,那么鳡鱼又是一种什么鱼呢,为什么会格外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2、鳡鱼是种什么鱼?

最近有很多钓上巨型鱼的鱼友,钓到的也都是鳡鱼。在2022年5月1日的晚上,湖南株洲的黄先生就在湘江边钓到了一条63斤的大鱼,黄先生形容这条鱼长的像一只小猪,可爱至极,黄先生为了展示这条“战利品”的长度惊人,还和鱼“并肩”躺在地上,拍了一张合影,从照片里可以看的出来,这条鱼已经到了黄先生肩膀的位置,就算背在肩膀上,也显得非常巨大。

据黄先生介绍,这条鱼因为体型非常大,体重也非常重,从咬钩到被拉上岸,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简直是中国版的“老人与海”呀,这场人与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告了一个段落。

虽然获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但黄先生说,这条鱼的口感并不好,可能是鱼的生长年限太长,肉质已经不再细腻,变得非常粗糙,不适宜食用的原因吧,但尽管如此,钓到这么大的鱼还是足以让黄先生得意很长时间的,也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美谈。

继黄先生之后,湖南的另一位鱼友在沅江则钓到了一条更大的鳡鱼,重达86斤,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0cm,赶得上一个成年男性的身高,而且据当地的居民介绍,虽然这么巨大的鳡鱼很少见,但这几年,鳡鱼在沅江里却是非常的泛滥,基本钓鱼的鱼友都能钓到,这么看来,三峡大坝下的鳡鱼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鳡鱼到底是种什么鱼呢?鳡鱼本身就是一种大型鱼,通常情况下,成年的鳡鱼都能达到2米的长度,体重在60斤只属于正常水平,而最大的鳡鱼体重能达到120斤,鳡鱼生性凶猛,是标准的食肉鱼,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中上游,以捕食其他鱼类为食。

养鱼的渔农最怕这种鱼,因为一旦鱼塘里出现了鳡鱼,那一年的鱼就算是白养了,基本所有的辛苦都喂了鳡鱼了,所以对渔民来说,鳡鱼被认为是会危害渔业发展的鱼类。

虽然鳡鱼不受渔农待见,但对保持水下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样性发展来说,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食草鱼和杂食鱼多对水下的生态系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些鱼会破坏水里的水生植物,比如水草,而这些水生植物是水下氧气的“供给者”。

如果水生植物大面积减少,那么水中的鱼类数量也会因为缺氧而大面积死亡,所以鳡鱼这一类肉食性鱼类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制其他食草鱼类的数量,从而让江河湖泊里的生态呈现健康的状态。

3、鳡鱼泛滥会有哪些隐患?

当然,鳡鱼的数量过多也有非常大的隐患,就像上面讲到的,食草类鱼的数量过多时,会导致水下植物减少,从而使鱼群失去氧气导致死亡,相对应的,肉食类鱼的数量过多时,会导致食草类的鱼群数量减少,而这些鱼群减少则会导致水下植物泛滥,当水下植物泛滥的时候,水下会因为太阳照不进来,而减少氧气的产生,因此,同样会引起鱼群缺氧而大面积死亡

所以在水里的生态食物链中,每一环都非常重要,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每一环的动植物数量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1、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三峡大坝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到今天,马上就要迎来20周年的纪念日,这座世界超级大坝不仅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举,在20年的时间里,它不仅在防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发电方面贡献卓著,间接减少了中国1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中国少烧了4.8亿吨的煤炭。

但优势很明显的同时,三峡大坝也有让人认为非常有争议的地方,那就是它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很多鱼类专家就担心,大坝挡在长江中间,会不会切断了鱼群的前进道路,尤其对于洄游类的鱼来说,一旦无法通过长江向上游游去产卵,可能对整个鱼种的存活是毁灭性的打击。

像长江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华鲟就是一种洄游类鱼,小时候在长江生活,长大成鱼以后就要游去大海里生活,等产卵的时候再回到长江里,像鲟鱼中的长江白鲟,就因为人类的肆意捕捞,已经在2022年7月被残酷的宣布灭绝,而这种鱼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5亿年,所以大家都很担心它的同类中华鲟会不会同样走上这条不归路。

但大家可能多虑了,为了保护长江里的鱼类,国家专门在三峡大坝边上修了一条水沟,不论洄游类鱼还是其他鱼,都可以通过这个水沟自由往来,毫无约束,因此,完全不存在会因为修建了三峡大坝而导致鱼类因为无法游去上游产卵,而导致无法生存的情况发生。

2、长江10年禁渔期和三峡大坝禁止垂钓、捕捞

2020年1月1日0时起,我国发布了长达10年的长江流域禁渔令,随着这道强制性禁渔令的发布,以前渔民们布下的渔网、迷魂阵等等捕鱼的家伙什,全部被清除出长江水域,同时在三峡大坝周围,国家明文规定禁止进行休闲垂钓和捕捞,长江包括所有支流以及大坝周围的鱼类获得了喘息和环境恢复的大好机会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在长江流域,一共栖息着424种鱼类,其中只在长江流域生存的鱼类就有170种,有2种淡水鲸,我们熟悉的会微笑的“长江白暨豚”就是这2种淡水鲸之一,还有1200多种的浮游生物, 753种的浮游动物和1008种的底栖动物。

通过禁渔令和各种环境保护的措施,长江的鲤鱼从2011年的不足2亿粒产卵,到了2022年已经超过了88亿粒产卵,现在人们形容长江里的鲤鱼“肥的像猪”,足以见得禁渔令对鱼类数量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的正面作用有多巨大,这种生态保护的成果,放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且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得长江流域的水势变缓,水面变宽,为鱼类的生存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水下植物和其他水下生物在如此宽阔的水域也得到了良好的生长。

这两年就频频有报道说,有人在三峡大坝附近发现大型鱼,比如100多斤的鲱鱼,256斤的青鱼,300斤的鳙鱼,还有1200多斤,长达5米的中华鲟等等,在三峡大坝附近见到大鱼,已经不再是个稀罕事了。

芜湖的十里江湾附近的渔民说,将近50年都没在家门口见到过这么多的鱼,嘉陵江武胜段的监控里也出现了浩浩荡荡寻找产卵地的鱼群大军,因此,这次网友在三峡大坝上空拍到的壮观鱼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1、鱼太多,会破坏水库的生物种群平衡

虽然鱼多了是好事,但鱼太多也是一件坏事,毕竟凡事都有个度嘛,前面也提到过,食草的鱼吃水草,水草少了水里的氧气就不够,氧气不够鱼就活不下去,鱼死了残骸飘在水面会腐烂变臭,然后就会污染水源,进一步导致水质缺氧,使更多的鱼死亡,所以一环套一环,每一环都关系重大。

所以,每种鱼的数量都要恰到好处,才能保持这片水域呈现出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态环境,而此时人为的干预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此,在禁渔令之下,我国会有针对性的对一些鱼种进行生态性质的捕捞,以减少某一种鱼的数量,维持整个水生态的平衡。

当然虽然不能大规模捕鱼,但在一些长江支流,休闲性质的垂钓还是允许的,虽然可以垂钓但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比如一个人一次只能下一个杆子,不允许一人多杆等等,这样的钓鱼活动因为规模小,所以并不会对生态造成危害。

2、给人水和谐带来新的启示

长江为什么要进行10年的禁渔,还不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导致长江水域在这之前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境地,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让人人都懂得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少见到很多种鱼类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和水的和谐相处,生物之间健康的共生关系应该得到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认识,希望通过这次三峡大坝鱼类数量的增加,让人们意识到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永远是祸福相依的关系。

看到长江流域“鱼满为患”,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为国家的禁渔政策点个赞,因为它是整个长江水下生态恢复的一个缩影,有了国家层面的干预,才能让长江流域的水下生态环境得到如此快速的恢复。

相信等十年的禁渔期结束以后,长江的水下生物们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整,种群数量也会得到更大的恢复,说不定很多已经灭绝或者即将濒临灭绝的生物们也会重见天日,再次和我们相见,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