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

楼市缩水:ICU病房等待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的火车头谁来修?

套路网2023-05-28 03:10:270

#5月财经新势力#

过去我们喊了一遍又一遍狼来了,到了今年,狼似乎真的要跑进楼市了。

继上次两家房企降价被罚后,关于房子降价的消息,就从来没有断过,这其中也包括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过去我们说楼市有泡沫,说的更多的是四五线城市。

但在今年的各种因素叠加之下,别说四五线城市,就连一线城市可能也把偌大的房地产市场,快要撑不起来了。

例如深圳,据传有楼盘8.6万每平的房子直接腰斩至3.8万,还有的业主直降1000万也依然没有人愿意接盘,甚至还有个别楼盘搞起了“负首付”的噱头,520万的房子可以贷570万,买房“送”装修。

其实纵观国内房地产几十年来的发展历史,用奔跑前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但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人,跑久了难免要停下来,甚至还会躺下休息,因为一直跑,谁也坚持不了。

而房地产到今天,也越来越像过去我所说的那样,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只不过到了今天,愿意在“高位接盘”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已。

除了深圳,北京楼市其实也不好过。

在4月大跌8000套后,北京二手房5月成交量不足万套,环比成交下降,而热点区域挂牌量则出现大幅攀升,但成交量却跌至谷底。

北京楼市降温起始于3月中旬,进入五一后,市场的降温更为猛烈,截止5月24日,北京二手住宅共成交9599套,较4月同期下降11.8%,较3月同期下降39.8%。

另一个大城市杭州,据统计也已经七连跌了,4月份二手成交量跌去了三成,加上最近阿里的部分人员优化,杭州码农地区的房价直接大地震。

从二手房挂牌量来看,深圳、上海、杭州,都高达20多万套,北京也挂了十几万套,但都有价无市,接盘者寥寥无几。

很显然,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楼市或多或少已经到了快要移步ICU的局面,形势刻不容缓。

而在今年年初,还不是这样的。

今年前四个月,国内70个最大城市的新房售价均出现了上扬,扭转了疫情时期长达一年的下滑趋势,但反弹刚刚出现就失去了动力。

究其原因,还在于政策端对房价的利好措施,可能已经见顶。

例如我们都知道的,房贷利率下降,以及对购买条件的放宽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价的上扬,但随着市场的有效热情被完全释放,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项经济恢复的疲软。

例如4月份的CPI仅仅增长了0.1%,看起来好像是通缩要来了,但与此同时,我们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却出现了双位数增长。

换句话说,市场上的钱多了,但钱却没有更有效快速地流通,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经济疲软。

经济疲软就需要有强心针注入市场,给予经济活力,但现实情况是,过去的大水漫灌行不通了,市面上的钱多了,但CPI指数反而下降,这要么是钱的导向出现了问题,要么是人们消费变少了,亦或者两者皆有。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旦消费跟不上,企业就会缩减而不是扩张,这个时候就业率就会增高,同时由于人们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消费反而会更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房地产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作为一个数万亿的大市场,国内的支柱型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救楼市就等同于救经济。

更无奈的地方在于,在M2增长双位数的情况下,CPI依然增长有限,这说明在政策端,我们能够用的牌其实不多了,要么放水刺激经济,要么救楼市刺激经济。

如今两张牌基本上都打出来了,但效果我们其实也看到了,有限。

今天的购房者也好,消费者也罢,或许都渐渐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未来怎么办,未来在哪里?

抱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不敢消费、不敢买房、甚至是不敢投资。

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本质上又是市场自身造成的。

根据贝壳研究院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国内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这意味着每十套房中就有一套是空置房,从纯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耗散。

当然,贝壳在报告发表后已经从网上撤下了,称是“调研样本和程序不够规范”,数据“不能充分反映真实情况”。

类似这样的例子,其实就是狼来了。

如今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但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数,这就像房间里的大象,它客观存在且如此庞大,但我们很多人就是假装看不见。

正是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加剧了房地产自身的不确定性,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在没有打开之前,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盒子里的猫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在房地产限价的今天,一方面我们需要贯彻房住不炒,但另一方面由于价格的限制,导致房地产自身的风险和泡沫很难靠内部去消化。

而要想让房地产软着陆,以目前的结构性问题来看,无异于登天。

今天房地产承载了太多的货币,这个蓄水池已经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如果要软着陆,那至少要让经济总量以今天的位置再上一个数量级。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目前来看,远水解不了近渴。

消费和收入,就是一个紧密贴合的线条,谁也离不开谁;有了消费,自然也就有了收入,同样的当收入稳定开始增高的时候,消费也会呈上升趋势。

但眼下来看,一个万亿级别的新市场似乎已经遥不可及,在现有的行业结构下,其实可操作的空间依然很少。

从类似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日本是保汇率,炒房客破产;隔壁邻居是保房价,汇率崩溃,全民买单,而真正能够让房地产实现软着陆的,纵观全球来看,没有一个像样的模板,新加坡做的倒还不错。

但新加坡的模式,过去我们是最早学习的,但也是早早进入了靠房地产支持经济增长的老路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的国民资产差不多70%都是房子,我们几乎出现的是全民炒房的热潮,在叠加结婚生子因素等社会观念的绑架之下,房地产如今不仅仅是自身的危及,这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到全民买单的可怕局面。

今天很多人都在说确定性,都在说信心,而信心从哪里来呢?

当然是从未来的中长期中来。

但对今天的人来说,做任何的中长期规划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无法做中长期规划,就会放弃中长期投资,日常修修补补,撑死了就是维持眼前的规模,而这,其实也就是萧条的起因。

而在今天,唯一能够抵抗不确定性,拥抱确定性的,其实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说起来很唬人,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全球化意味着共识,全球化也意味着一种基于规则和持续的贸易。

但我们也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局势下,过去的那种全球化当然也很难回到,世界不断变化出新,但不管是外部的还是我们内部的,一个新的共识却依然还没有形成。

而这,无疑是最可怕的。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