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

巴厘岛命案竟是一出“相爱相杀”的悲剧?跨国办案的闹剧该收场了

套路网2023-05-18 10:17:190

伴随着巴厘岛警方对中国情侣遇害案调查结果的通报,早前掀起的跨国办案闹剧再次卷土重来。虽然警方的定性结论很简要,只是说“李某(男,24岁)杀害程某(女,22岁)并用啤酒瓶自残,因失血过多死亡。”但是定性过程中,对于案发现场的描述却十分仔细,同时还提到“调查了与这起事件有关的21名证人”。

巴厘岛警方通报案情

至于国内的“福尔摩斯们”三番五次强调的监控记录,巴厘岛警方也说了“都查看了”,而且监控显示受害者在遇害前两日曾住过另外两家酒店。并且诸多细节表明,俩人在前一家酒店住宿期间也曾发生争执,导致李某的左手受伤。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出“相爱相杀”的悲剧,跟第三人无关。

一定程度上,我们能理解调查结论的出乎意料感会让一些人选择“不相信”,但是再怎么“不相信”,它也是建立在实地办案基础上的结论,而非是基于“脑补”。之所以这样讲,就在于跨国办案的闹剧非但没有停下来,而是更加肆无忌惮了。

如果说基于人性的窥探欲,不由地窥探当事人的过去和案情的离奇还能理解,可那些编排下的“仇杀情节”、“币圈割钱”、“C女傍A男”的叙事总让人觉得恶臭十足,最关键是,连细节都一板一眼的,就好像李某和程某肚里的蛔虫,他(她)们吃什么饭,拉什么屎都一清二楚。

而且更可怕的是,警方都已经通报了,还有人认为是他(她)杀,理由当然也很冠冕堂皇,就是“印尼方面为了保护当地旅游业,所以让巴厘岛警方故意说是自杀”。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祭出无可辩驳的“贪图享乐论”,意思“一个贪图享受生活的年轻人不会用这么血腥的方式自杀”。

暂且不论印尼方面会不会为了保护当地旅游业让巴厘岛警方徇私枉法,从杀人案的角度反观影响,就因为两个国际友人遇害,难道真能毁了巴厘岛的旅游业?说句不好听的,世界这么大,这样的事情哪里还没有几件,真的就天塌下来了?当然我们说,短期内事发酒店受到的毁灭性影响是肯定的,但是案件的舆论热度下去后,周边的旅游相关商业经营应该会逐步恢复过来。

另外就算印尼方面有徇私枉法的心思,牵涉到国际友人,敢这么胡来吗?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印尼方面比谁都着急厘清案情。毕竟案子是在自己家发生的,而且牵涉到对旅游业的影响,肯定是希望尽快查清真相。

至于有人基于“一个贪图享受生活的年轻人不会用这么血腥的方式自杀”来驳斥巴厘岛警方的调查结论,只想说荒谬至极。虽然这种代入感很有舆论市场,但是却经不起推敲。要知道,即便是跨国办案的闹剧,很多原始细节也是来自巴厘岛警方。

如此之下,借用对方的部分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后又要驳斥对方依据大量证据得出的结论,难道不觉得虚妄到极点了吗?而对于拿先前公布的细节进行常理推断,可以觉得“离谱”,但是“离谱”不见得就不是真相。因为这世间总有些悲剧超越常理谱系。

就拿重庆姐弟坠亡案来讲,要是没有可追溯的“聊天记录”,谁能想到一个父亲会亲手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高楼。之所以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认为惨剧都是反常的,而是我们需要基于证据面对反常,而不是基于脑补面对惨剧。

不可否认,面对一起离奇惨案,舆论层面会不由得发酵,可发酵归发酵,面对离奇更需要用常识抵御无脑,否则不仅会被带节奏,还会陷入自洽的办案闹剧里无法自拔。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巴厘岛命案的真相是什么,而是跨国办案的闹剧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舆论办案本来就是氛围感为主,结果为辅。也就是说,从来也没有人真正在意舆论办案的对错。但是不代表舆论办案可以不讲常识、不讲道理。拿巴厘岛命案来讲就是,跨国办案的闹剧可以有,但是巴厘岛警方既然已经站出来以正视听了,那么闹剧就该收场了,也就是说,有质疑可以,但别死咬住一句话“我不相信”就觉得什么理由都可以为“脑补”正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