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9

别想拍“大决战”了?刚5亿的《志愿军》,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教训

套路网2023-10-12 12:21:370

文 | 中史华纳

编辑 | 中史华纳

陈凯歌的《志愿军》从上映到现在,不仅没能复制《长津湖》的票房神话,而且远不及本来预期的100亿票房,只获得了8亿票房,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

为什么一个这么好题材的电影却成为了年度最大票房滑铁卢呢?

《志愿军》首波口碑出炉!

近日,陈凯歌导演的新片《志愿军》上映,获得了观影群众与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部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题材的大制作电影,自曝光之初就备受期待。

毕竟,这不仅是陈凯歌时隔多年后再度选择历史题材的作品,更是中国电影界第一个系统讲述志愿军历史的商业片,然而,在高涨的期待声中,《志愿军》的首映却获得了两极化的反响。

影片的亮点固然存在,张颂文在片中扮演朝鲜军方高级将领,虽然其戏份时间很短,但表现让人印象深刻,陈飞宇、黄晓明等实力演员的加入也令人期待。

此外,电影战争场面的制作规模不俗,燃烧的军火在银幕上呈现出震撼画面,但与之相对的是,也有不少观影者对电影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一些评论认为,片中的某些演员明显表演过于夸张,大喊大叫的演技让人看了别扭,战争场面的真实感也备受质疑,无论是军火还是战斗镜头,都透露出一种做作的气息。

特别是与近年来其他战争题材电影的制作水准相比,《志愿军》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出众,还有观影者直言,电影对历史事件的创作处理过于随意,牺牲了历史的严谨性。

影评人也注意到,与陈凯歌早期代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相比,《志愿军》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比较平庸,电影片段的衔接不够流畅,故事讲述也显得有欠连贯,一些桥段的设计更是让人费解,与电影主线关系不大,总体节奏感不强,也影响了观影体验。

尽管遭遇了这些质疑,电影还是获得了一些较为正面的评价,有观众表示,《志愿军》成功唤起了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回忆,并对参战先烈表示敬意。

一些评论认为,电影可能因创作手法的保守而无法打动年轻观众,但作为讴歌历史的作品还是大有可取之处,毕竟,这是中国电影界首次尝试系统讲述这一历史题材。

综合各方反响看,可以说《志愿军》这部主旋律商业大片的首映回响两极分化,它能否依靠口碑在后续上映中获得较好的票房,还有待时间检验。

《志愿军》和《长津湖》相比到底差在哪?

《长津湖》凭借个性化角色和紧凑的战斗场景感人肺腑,《志愿军》站在宏观高度记述了抗美援朝全过程

《长津湖》和《志愿军》都是抗美援朝题材的优秀电影,但两者在创作思路、内容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长津湖》聚焦于长津湖战役中的钢7连,通过新兵伍万里的成长描写了梅生、余从戎等个性化英雄人物,战斗场面细致入微,《志愿军》则从1950年到1953年全方位描绘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进程,出现的200多个历史人物都在完成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长津湖》改编自兰晓龙的《冬与狮》,《志愿军》改编自兰晓龙另一部未出版的作品《战与祀》,《冬与狮》中的长津湖战役素材被拿出单独改编,《战与祀》中的西线素材则成为《志愿军》创作蓝本。

《长津湖》侧重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和连贯的战斗场面,《志愿军》侧重宏观地呈现历史全貌,两者各有千秋,两部电影在质量上不相上下。

《志愿军》呈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如彭德怀率先渡江、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驳斥美国等,它同时描绘了军事战场和外交战场,与松骨峰战斗交替出现的联合国会议场面相呼应,展现了中国外交家的智慧与胆识。

两部电影各有侧重,《长津湖》感人至深,《志愿军》宏大精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讴歌抗美援朝历史,无论喜好哪种风格,观众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一步来说,《长津湖》中出现的人物大多经历了精心的刻画和塑造,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梅生性格乐天知命、余从戎热血沉稳、雷睢生机灵搞笑、平河内敛睿智,每一个角色都能久久留在观众记忆中。

电影《志愿军》里的人物则更加贴近真实历史,如彭德怀、邓颖超、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都得到精准还原。

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两者也各有特色,《长津湖》通过大量特效增加了画面的冲击感与代入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钢7连一起经历了漫天枪火,而《志愿军》更注重场景的历史还原,最大限度恢复了当年的战场环境。

当然,两部电影都避免了血腥画面的过度渲染,保持着庄重的电影语言,没有出现低级趣味的成分,无论是描述人物还是宏大场景,都遵循着对历史的尊重。

《志愿军》张颂文演技可圈可点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美军的故事。

该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在精彩演绎战争英雄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支持前方的外交工作者形象,张颂文就出演了外交官伍修权一角。

尽管伍修权的戏份不多,但是张颂文却凭借自己扎实的演技,将这个沉稳内敛而又坚定意志的外交官形象刻画得很鲜活。

张颂文恰如其分地还原了伍修权在重要国际会议上的仪态和台风,他入场时的举止走姿,都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威仪感,这与伍修权在当时亮相国际舞台,代表新中国坚定国际地位的使命十分吻合。

在发言表态时,张颂文通过面部表情控制,声音的掌握,将伍修权的稳重、坚定和内心的自信演绎得很到位。

尤其是那句“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张颂文以浑厚温润而不失力度的声音演讲,语气中透着坚定,为观众勾勒出一个镇定从容的新中国外交官形象。

张颂文还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了伍修权性格中稳重内敛的一面,在面对西方国家代表的质疑或不友好时,伍修权没有直接硬碰硬,而是以沉稳的态度来应对,并以理性的论点反驳,体现出新中国外交官淡定从容的风度。

在一些与其他中国外交官的对手戏中,张颂文也表现出伍修权为人低调稳重的性格,他更多是在听取不同意见,而不是急于表态,这种内敛和理性思考的状态,加深了观众对这个外交官内心世界的理解。

可以说,张颂文通过对伍修权这个历史人物的精彩诠释,成功塑造出一个淡泊内敛而主张理性,外强中干而志在高远的新中国外交官典型形象。

在有限的戏份中,他以细腻演技刻画人物内心,展现出色的表演功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人物角色,获得观众认可。

这也展现了张颂文过硬的演技,他能够快速透析人物性格和表达其精神内核,伍修权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坚持理性务实的外交风格,确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张颂文通过表情、动作、语气等多方面细节刻画,将这个角色演绎得历史感十足。

张颂文多年来在影视界默默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他曾在多部作品中展现过他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精准把握,以及成熟稳定的演技功底,《志愿军》中伍修权一角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陈飞宇想红想疯了?

反观之,陈飞宇作为陈凯歌的儿子,凭借家世背景在娱乐圈崭露头角,但他在最新电影《志愿军》中的表现却饱受争议,被指摘演技生硬、强出头露锋芒。

针对外界的批评,陈飞宇坦言自己当初确实想走捷径实现演艺梦,但现在渐渐意识到演员要沉下心来磨练演技,而不是靠热搜吸睛球。

陈飞宇生于名门,自小受到熏陶,有强烈的演艺梦想,但他长期处于父亲光环的笼罩下,既想证明自己,又想借助父亲的影响获得资源和关注。

于是在《志愿军》中,陈飞宇选择扮演重要角色,希望能借此机会一鸣惊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他的眼神和语气被批评不够自然,与角色设置格格不入。

其实,陈飞宇在早前的作品中,也多次因演技问题而遭遇负评,比如在《青春斗》中,他饰演男主角程钦,却被观众认为太生硬。

而在《妖猫传》中,他同样未能进入角色,但由于作品本身获益,这些瑕疵并未引起太大争议。

陈飞宇渴望成名,但又缺乏充分的演技积累,于是他选择继续打热搜来博眼球,通过营销吸引关注,他在路演中大谈拍戏趣事,或是透露片场内幕,但这些与作品无关的话题最终无法掩盖他在表演上面的不足。

经过这次的教训,陈飞宇表示要沉下心来磨练演技,他认为,演员要通过不断仔细体会不同角色,深入理解人物情感,来逐步完善自己的表演。

这需要漫长的沉淀和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他也表示不再刻意制造噱头吸睛球,而是回归演技本质,通过作品说话。

陈飞宇的经历也对其他演员有启发作用,在这个注重流量和热度的时代,许多演员选择博眼球和制造噱头,但这往往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演技。

演员还是要扎实地修炼内功,只有具备了坚实的表演基础,才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相信陈飞宇修改后的态度也会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在未来有更多精彩的作品。

然而,陈飞宇想红的心理也能理解,作为80后,他所处的时代崇尚个性自我实现,成功就是一切,年轻人都渴望迅速成名成家,实现自我价值,陈飞宇也不例外,他希望借助家庭影响力获得捷径。

其实,陈飞宇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只是方式可能有些误区,他为了形体角色锻炼身材,为了表演在地上爬行,这说明他的敬业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他过于在意网路曝光和热度,而忽视了演技的培养。

陈飞宇的遭遇也反映出娱乐圈的乱象,资本运作大行其道,粉丝经济持续升温,让艺人不得不依靠营销来维持知名度,如何在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大环境下坚持演艺本质,是所有演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