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被挖掘机挖出缺口两人被刑拘,破坏文物别说“不知者无罪”
8月24日下午4时20分许,山西右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该县境内的三十二长城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接警后,刑侦大队迅速赶赴现场,经现场痕迹勘验,民警初步判定古长城系被大型机械开挖而损毁。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9月4日极目新闻《为节省路程,施工人员开挖掘机将明代“三十二长城”拦腰斩断》)

相关视频截图(图源:央视新闻)
右玉县境内的三十二长城,是明长城的一段,得名于明长城进入右玉境内的第三十二个烽火台,现存较完整的边墙和烽火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视频看,这个大缺口给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让人非常痛心。
据了解,两名犯罪嫌疑人在三十二长城附近施工时,为了节省路程,用挖掘机将古长城原有豁口开挖成一个大缺口,以便于挖掘机从该缺口处通行,从而惹了大祸。在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抓得好”“很痛心”的时候,竟然有少数网友称“怎么知道这是文物”“就是普通的土堆”“谁看得出这是长城”等,似乎在为两人开脱。
这些网友的观点让人十分诧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就是说,哪怕两名犯罪嫌疑人并不知道这是文物,也不影响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不知者无罪”的说法没有任何法理依据。事实上,三十二长城的古长城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并非一些网友口中的“普通土堆”。
文物被破坏,之所以让人十分痛心,是因为文物一旦破坏了,就无法逆转。明长城就这样被挖出一个大缺口,即便将当事人依法治罪,同样也无法挽回损失,这就说明对文物要多些敬畏之心,要多些法律常识。如果真的是因为不知情就乱挖,造成毁损就更让人扼腕了。
文物保护是一个全民课题,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当前,不少文物就在野外,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眼睛盯着。还有的文物就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就比如说长城。长城之长、分布之广,就意味着不可能每一段都有专人看管。但要强调,这并不等于没有人管,并不等于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去搞破坏。毕竟,只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就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
近年来,多地出现毁损古长城的报道,时常引起热议。这也说明,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古长城的保护力度,在旁边多立警示标语,多宣传法律法规,特别是周边有工地施工时,更应该对施工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这是文物,动不得。
此外,每个人都要对古长城心存敬畏,不要以为在上面刻几个字、捡几块砖头、挖几车土都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只要乱动土,就可能触犯法律,文物损坏了,自己也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悔之晚矣。
(来源:极目新闻)
打全面战争!伊朗:把你从地球上抹去!
近期,中东地区接连发生袭击事件。首先,一艘以色列油轮遭到无人机袭击,造成两人死亡。随后,另一艘外国油轮在阿联酋附近海域被劫持。尽管西方尚未确定这两起事件是否有关联,但他们一致将矛头指向伊朗,称这两起事件都是伊朗支持的“武装部队”所为。套路网2023-09-25 09:27:4100002007年,女子“换房游”被囚三天侵犯20多次,爬水管逃生摔成瘫痪
深夜,三亚某小区的保安正在进行巡视,忽然发觉一幢楼上响有异动。手电灯光一引,一个形迹可疑的女子正抓着水管从5楼滑下。保安立刻大声喝问,只见那名女子吓得一松手,便从4楼摔了下去……杨某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对旅行充满着渴望策划师。但她的工资却限制住了她旅行的范围。直到2007年的某一天,她在网络上了解到“换房游”,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能够通“换房游”来前往自己的梦想之地——海南。套路网2023-07-26 17:35:070000退休后投案!乐山城投集团原总工程师伍万明被查,三个多月前董事长刚落马
7月18日,据乐山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乐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乐山城投集团)原总工程师伍万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经乐山市纪委监委指定管辖,目前乐山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正对其进行纪律审查,马边彝族自治县监委正对其进行监察调查。套路网2023-07-21 00:37:390001就在刚刚,仅6分钟19个导弹连全军覆没,给我们敲响警钟!
消息一:以色列展示超强打击力,仅6分钟毁19导弹基地!近日,以色列进行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军事行动,仅用时6分钟便成功摧毁了叙利亚的导弹基地,这一震撼世界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以色列的高效行动不仅突显了其军事实力,还凸显了现代科技武器的威力,为国际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消息二:拉夫罗夫在联合国讲话,俄罗斯态度坚定!套路网2023-10-11 16:13:080000山东高中生给袁隆平爷爷写信寄相思,落款“吃您粮食长大的孩子”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杨昱李致远“我的家在农村,家乡到6月夏的时候,农田里就是金黄的一片。风拂过麦田,如同您抚摸孩子的脸庞。那金色的海洋,您不说我也知道,那是您灿烂的笑。”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二周年纪念日,唐人万寿园工作人员现场诵读了一封山东高中生寄给袁隆平院士的信。信件的落款处写着,“吃您粮食长大的孩子”。0000